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入了曹冲的《神奇的极光》一文,文章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介绍了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却有几处毛病,兹析于下。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说明文单元选入的《神奇的极光》一文,对极光作了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极光有了具体的了解。在获取知识、享受描写之美的同时,我们觉得本文存有瑕疵。现按该文的顺序一一指出,请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1.“已”“以及”相传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夜来临了。随着夕阳西沉,夜已将她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盖起来。“已”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从上文看, “随着”表示正在进行,两者是矛盾的,删去“已”也更简洁。“以及”是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短语,而具有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在一起。“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属于“所有的一切”,应将“所有的”改为“其他的”。  相似文献   

4.
田宗昌 《语文知识》2002,(11):43-44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神奇的极光》一文病句多多,由此带来的负效应不可低估。下面逐一列举之并简要分析,请诸同仁指正。①相传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夜来临了。随着夕阳西沉,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盖起来。此句话问题有三:一是误用句号导致句子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极光》(试验修订本高语二册)是一篇少有的诸“美”并呈的科普佳作。如果允许分开来说,那么,它有以下四“美”。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科学说明,章通过形象的描述、通俗的比喻和准确的概括,使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读喜爱。高中语新教材对该的语言进行了大胆的修改.使之变得更加准确、简明。将修改后的《神奇的极光》与旧教材中的原相比.  相似文献   

7.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我们品读时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8.
时间:2007年4月21日 地点:湖北监利长江高级中学 师:今天我们学习《神奇的极光》,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学会筛选文中的信息。这节课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选读课文,感受极光;第二步:品读课文.筛选信息。(投影)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解读一向是人们所忽视的.人们尤其不太注意文本内涵的解读,以为它只不过是讲了一些一看就懂的科学知识而已,因为这里涉及不到什么复杂的形象分析与深刻的内涵寄托。所以教师往往是表面化地把文章内容再“说明”一下。比如《神奇的极光》一文,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二册)《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出自日本作家清冈卓行之手。观点新颖精辟,语言生动富于思辨。可能由于翻译的缘故,有些语句存在着语病和不合乎汉语规范的现象。现仅从汉语表达规范要求的角度,试对课文中一些语句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角度 1.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内容比较好懂。学生通读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归纳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理清全文的思路,抓住文章说明的重点。至于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则主要放在课外。要求学生借助各种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第一册选入庄子的一篇寓言--<秋水>,写黄河之神河伯在秋季洪水到来之时,见到"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而"欣然自喜",等见到北海之后又怅然自失望洋兴叹幡然悔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必修)《逍遥游》的课下注释中,有两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选入高中第二册的聂绀弩先生的杂文《我若为王》,以幻想虚拟的独到笔触,酣畅淋漓地鞭挞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读来真个痛快。然细读全文,觉有几处词句值得商榷,现冒昧探询.就教大家。  相似文献   

17.
18.
①“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材第34页)  相似文献   

19.
发展市场经济,拉动内需是个行之有效的举措。语文教学要提高实效,“拉动内需”也会给人带来惊喜。例如教学《神奇的极光》一课,本人在不经意间偶然一次“拉动内需”,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伶官传序》一文中有“智勇多困于所溺”一句,课本注释:“所溺,所溺爱的事物。”笔者以为此注不妥。“溺爱”意为“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适用于人,不适用于事物。《辞海》指出“溺”有“沉湎无节制”之义,如《晋书·宣帝纪》:“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笔者认为,“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溺”也是此义,全句可译为“人的才智勇气往往受他所沉湎的事物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