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游牧化与农耕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战争这种非正常的互补形式。但是,在经济互补关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双方在产品需求方面是一种“非平衡需求”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成为互补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长城--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奇迹,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巨大的国防功能。同时,长城也是农耕与游牧两大部类明形态的分界线,起着护卫先进的农耕明,使其不致在游牧人无止境的袭击中归于毁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受传统观念和历史资料的局限,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赞美农耕民族与农耕文化,甚至把游牧文明作为农耕文明的对立面加以看待,从而导致总体上对游牧民族与游牧文化的研究重视不够,评价较低的局面。王绍东教授的专著《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力图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站在民族平等、文明各有所长的角度研究问题,对战国秦汉时期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地域分布,生产生活及其创造的文化,阐释了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独特的,自由的,粗犷的草原文化,并与中原农耕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二者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融合,形成了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对农耕民族的历史贡献多有阐述,但是对游牧民族的历史贡献则研究不足,重视不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创造了独特的文化类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缓解了中国的人口压力,发展和丰富了军事战术与技术,增强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保留了一片绿色生态环境,促进了祖国的大一统步伐。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应该得到应有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二人台艺术在发展传承中受到以山西为代表的华夏传统文化和以黄河河套内外为代表的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影响。其中华夏传统文化对二人台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歌词、曲调、乐器上,还是二人台剧种的文化意味和审美情趣上,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赛社演剧"这种祈福禳灾祭祀先人的传统习俗的痕迹。产生于农耕文化的二人台,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牧区、半农半牧区蒙古族音乐的成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风搅雪这种蒙汉语言夹杂交织的演唱形式。可以说,二人台艺术,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游牧是蒙古族传承千百年之久的传统生计方式。仰仗于游牧生产的牛、羊肉和奶食品是世代蒙古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但随着农耕文明的逐渐北上,传统游牧生产的主导地位不断式微,伴随其中的还有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众多文化事项的变迁。游牧生产为蒙古族提供丰富的畜牧产品的同时,也承载着草原民族的历史与未来。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承载着传承与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能。保护和传承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并使之适应瞬息万变的多元现代社会是当下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绍东教授的专著《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力图站在民族平等、文明各有所长的角度研究审视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取得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该书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努力突破农耕文明优越论和中原王朝中心论的影响,对游牧文化的诸多问题作出了更客观、更公允的认识。同时,该书也体现了作者在学习借鉴基础上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西北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它们主要在产业结构、产品供给结构以及财富积累方式等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既是人类适应自然的选择,也是多民族交往共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辉 《文教资料》2010,(16):90-92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文明模式——农耕与游牧。在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整个世界的历史便是由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两者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所组成的,其交往过程主要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冲击,这对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草原游牧文化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是中华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作为适合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而形成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和挖掘,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文化不是单纯的存在,它的重视度和发展度不仅仅只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文化,它与其社会依存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目前,草原游牧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我们需要理性的定位这种文化形态的内涵特征及战略价值,实现其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2.
元代特殊社会形态下,游牧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在冲击和融各中形成二元消长之态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诗歌,诗人群体成分复杂,诗歌内容异彩纷呈,诗歌重实用功能,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给传统诗歌注入了新的质素而具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裕固族畜牧词汇、饮食文化词汇、熟语等多种词汇的使用方面探寻游牧词汇及其所积淀的审美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4.
15.
在党中央"五位一体"布局下,生态文明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关注焦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主要是人类淡薄的生态意识。本文主要研究了哈萨克族游牧生活中的生态观念,并从当中汲取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在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基础上,对哈萨克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理念进行探析,得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局势恶化、解决地位冲突、改善全球的自然环境;加速了世界非殖民地的进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致力于反对岐视政策,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信息流通等。  相似文献   

18.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相似文献   

19.
对郑玄《仪礼注》所采用的举下明上、互见、参补、解一明众、释疑明众共五种注经方式进行浅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