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人们的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鼓励学生求异教学中鼓励学生求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2.
陈玲娣 《陕西教育》2003,(10):14-14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我将这种理想的课堂称为“新课堂”、“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所谓创新,是指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自觉地,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他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所得的答案或结论虽未超过前人或成人,但相对于一般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来说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是创造性的,在中学阶段,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正是这种相对意义上的思维的创造性品质,学生如果具  相似文献   

4.
营造课堂艺术氛围和讲究提问艺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创造课堂艺术氛围即创设教学情景,无论对于阅读课,还是作文指导课都是有效的。教师提问艺术和学生发问水平,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5.
6.
7.
课堂讨论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它以其互动性和互补性.促使师生、生生的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相互撞击,相互启发,进而产生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见解。因此,课堂讨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阵营,并逐步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创新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基础教育课堂的中坚力量。在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首先关注的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然后再利用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想"创造进而"敢"创造。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能面对社会的挑战、具有主体意识、积极向上、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在小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重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其创新知识的获取、创新精神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是决定学习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用动画、活动、故事、游戏、操作、猜谜等多种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供活动的材料,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先让两名学生…  相似文献   

11.
钟燕燕 《师道》2006,(5):25-26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和谐课堂新的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和“君临天下”的心理,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抑,解除学生怕说错做错挨批的紧张情绪,让学生个个身心愉悦地投入到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我在指导朗读时问学生:“描写桂林的山这一段该怎么读?”一个学生说:“应该读得语调较高,速度较快,表示游客欣赏了桂林的山的激动心情。”我表扬了他,请他把自己的理由解读出来。这时,另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构建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关注的热点。而语文课堂学生情绪低落又是不争的事实。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哪些传统的做法需保持?哪些新的做法和实践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结合新课改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活跃的语文课堂应该抓住三个关键词,并处理好这相互关系,才能有可能突破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瓶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江从喜 《湖南教育》2003,(23):31-31
一直以来,语文教育出于“应试”的需求,失去了其生动性、趣味性。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从作者、背景、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练习,必须紧扣教材,学生思想上没有活动的空间与自由。实际上,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弘扬道德,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构建创新能力,必须打破被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根本,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活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造互动性、创新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1.由以…  相似文献   

14.
15.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只有在他们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才会更加投入、自信。我在教《赤壁之战》时,进行启发:“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语文知识,使学生乐学、会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呢?笔者认为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关键。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政治局面,更是一种经济效益。和谐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氛围,更是一种教学效率。我们向往和谐,我们更要构建和谐。和谐课堂的含义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因素。怎样才能构建和谐课堂,相信通过下面这组文章,你会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更希望你的课堂是和谐的,你的学生如鱼得水,自由畅快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获得知识、能力以及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拓展应首先立足于课堂。课改实验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许刚 《现代语文》2006,(5):53-54
一、教学民主,创设心理安全、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习惯、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客观物质环境等多种因素,构成为学生学习的“外在场”。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信任,教师善于营造自由、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地体现,这时,往往学生会积极思维,师生双方思维创新的火花也就会不断地进发。这一切,教学民主至关重要,因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进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导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那么,怎样引导课堂争论,培养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