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双球干燥管等器材代替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二氧化碳性质系列实验的教具,并对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整合,即将二氧化碳与石蕊、石灰水反应的实验合二为一,既可简化实验装置,又能弥补原实验的不足。改进优点体现在:只要观察肥皂水气泡飘落的方向和速度,就能感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实验现象直观;通入二氧化碳,将燃着的蜡烛直接放在双球干燥管末端,蜡烛瞬间熄灭,可据此快速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 ,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几个实验。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个性质。教学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 :装定量碱面的广口瓶、带玻璃管和胶管的胶塞、分装两瓶的醋酸(确定好的数量)、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蜡烛(一高一矮)、火柴、清石灰水 ;2 实验报告每人一份 ;3 投影片———实验报告、讨论题、泡沫灭火器内部构造图 ;4 录像带———…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复习中常常遇到一些关于向某化合物的水溶液中通入适量或过量二氧化碳的练习题,由于溶液中溶质的性质不同,所以通入二氧化碳后表现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也不同,往往给学生解答造成一定困难,在此重点列举几例,以助教师教学参考:1 向强碱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是二元弱酸,当向强碱水溶液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相似文献   

4.
金怡 《化学教学》2016,(5):65-67
围绕二氧化碳制备及性质设计了三组实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实验,利用一定高度的油层,延长了碳酸盐与酸反应时气泡存在的时间,使现象更明显、有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整合出在较短时间内、用较简单的操作验证二氧化碳多种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二氧化碳的消失与再现”实验,从多角度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用于酸、碱、盐的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既是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课题的教学重点,又是该课题的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探究实验在该课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材上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的实验设计成5步进行探究,笔者认为按照教材进行探究有一些不足:实验探究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量大,药品消耗多,步骤繁琐,操作不方便,学生需要制取几瓶的二氧化碳,如再利用收集的二氧化碳来探究它的性质,则完成整个实验探究消耗的时间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新的装置.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实验活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安排了多个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实验需要的仪器多,药品用量大,费时,烦琐。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巧妙的设置和科学的组合,借助化学变化过程中精彩的火焰、颜色的变化和喷泉等现象,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并动手实验的欲望和兴趣[1]。一、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药品及试剂:颗粒状石灰石、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的石蕊试纸、澄清的石灰水、短蜡烛。实验仪器:烧杯、锥形瓶、三颈烧瓶、弹簧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空气中有什么》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课中的一个环节:"认识二氧化碳"是通过小苏打和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其性质的内容。由于本课的实验比较多,这个实验一般都采取由教师演示的形式开展。如果让学生来试一试会有怎样的效果呢?笔者决定尝试一次,就以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为研究目标。具体过程:胶塞、胶管、集气瓶、药匙、小苏打、醋、长柄火柴,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自己先做实验,胶塞中插入胶管,摆  相似文献   

8.
1项目主题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是鲁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自己设计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探究方案”。二氧化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即有所涉及,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很好素材。二氧化碳也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了水、氧气等物质性质后,第三个需要系统学习的物质,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但教材设计以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循环为主线,内容以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为主,未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理卫生》第五章呼吸系统的实验和实习,安排了三个内容。实验内容1.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课本73页第4行的实验设计是用干净的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石灰水是否发生浑浊现象。如此设计的实验做法,与小学自然第四册第14页作业描述无异,实验结果只能表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是否“较多”;与什么相比,“较多”:是否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就本实验而言,并没有得别证明。这是疑问一。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笔者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套管实验”对教材中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现象明显,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一节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气体制备实验,是对前面学过的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巩固和加深,又是后面学习其他气体如氢气实验室制法的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二氧化碳的性质更是初中学生初学物质性质的典范,因此这块知识是每年中考的常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过程是学生最直接最客观最形象地接触并研究二氧化碳的过  相似文献   

12.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对此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所有的可燃物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熄灭吗?为答此疑,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实验:将镁带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内壁产生大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节时,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特意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烧杯中放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把一瓶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倒人烧杯中,蜡烛会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即说明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证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经课前准备,此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故上课时笔者选择了三位同学上台演示该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处理方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7页实验6-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二、实验的改进目的按照教材做实验成功率较低,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一是蜡烛不容易熄灭,需要重复实验;二是操作不慎,上层的蜡烛先熄灭,实验成功率较低;三是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如果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实验失败.三、实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若干版本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性质实验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近年来关于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创新设计相关研究中的典型案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利用自制手提式金属T形架,创新设计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一体化实验体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实验的效果,达到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做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性质实验时,都是分步进行的。而本实验装置将二氧化碳的产生、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助燃;能与点燃的镁带反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等实验集于一体,本实验装置使学生直接获得系统的二氧化碳知识。1组装材料500mL广口瓶一个,梨形分液漏斗一个,500mL烧杯二个,牛角管一支,试管一支(直径18mm、长180mm),旋塞开关三只,弯头导管三只,木制托盘一个,坩锅钳一个。1、分液漏斗2广口瓶3,4.烧杯5.试管2实验药品石灰石或碳酸钙粉末(或碳酸氢钠)、过氧化钠、镁带、两段蜡烛、稀盐酸…  相似文献   

17.
操作过程:先在B处加热到木炭发红,再点燃D、E两处的酒精灯,最后打开活塞A。过一会,就可看到容器C、E两试管内的溶液变混浊;支管E的支管口有蓝色火焰;D处的粉末由黑变红。这个实验概括了初中化学第三章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鉴  相似文献   

18.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相似文献   

19.
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第四节介绍,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重、没有颜色的气体。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把二氧化碳从一个容器倒到另一个容器里。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集中通过课本P112介绍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一个演示实验来验证。但按课本图示操作,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经常是上面一支蜡烛先熄灭,而不是下面一支蜡烛先熄灭,如下图1:  相似文献   

20.
实验是为了直观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达不到目的的实验往往给学生造成错觉,因此,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 我在做一个简单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化学演示实验时,竟连续三次都不成功。其原因:一是集气瓶容积小于烧杯容积,瓶中的二氧化碳虽已倒尽,蜡烛火焰才刚好转暗。显然二氧化碳未充满整个空间,是由于此时二氧化碳浓度太低,火焰不能熄灭,反而由暗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