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网络环境下,西北农村小学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以网络为主的虚拟教研活动。西北农村小学开展虚拟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基于QQ群的虚拟备课模式,基于UC房间的虚拟听课、评课及教学研究模式,教师远程网络研修模式,BBS论坛模式,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模式,基于好看簿的网络教研模式,虚拟教研的Wiki模式,Google论坛模式,基于Web2.0的农村教师社会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玉米杂交制种为例,阐述了乡村小学利用好看簿为主的Web2.0网络平台开展科学实践的作法,实现了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有效的整合,分析了利用好看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一些优势,提出了在乡村小学以好看簿等Web2.0平台实施开放课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玉米杂交制种为例,阐述了乡村小学利用好看簿为主的Web2.0网络平台开展科学实践的作法,实现了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有效的整合,分析了利用好看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一些优势,提出了在乡村小学以好看簿等Web2.0平台实施开放课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环境下,西北农村小学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以网络为主的虚拟教研活动。西北农村小学开展虚拟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基于QQ群的虚拟备课模式,基于UC房间的虚拟听课、评课及教学研究模式,教师远程网络研修模式,BBS论坛模式,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模式,基于好看簿的网络教研模式,虚拟教研的Wiki模式,Google论坛模式,基于Web2.0的农村教师社会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图文博客、微型博客、SNS等,如雨后春笋般展开.目前,很多教师已经开始从单一的博客网站转移到热闹的教育社区,这些教育社区正逐渐成为教师学习和成长的新环境.在国内发展较好的图片博客--好看簿上,就活跃着这么一个教育社区.在这里聚集了一批敏锐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积极利用Web2.0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教师自发地参与到好看簿中来呢?本研究尝试使用 ZMET隐喻抽取技术来探究好看簿教师用户的心理深度,了解他们对好看簿的认知,以及好看簿带给他们的真实价值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好看簿"作为Web2.0网络发展的产物,具备了若干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和功能.本文通过"好看簿"平台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对比,说明了"好看簿"应用于网络教学的可行性,并结合"好看簿"平台的基本功能,参照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系统的构成,设计出了基于"好看簿"网络平台的网络教学系统,最后从使用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特点两个角度对"好看簿"网络平台的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分类.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要推行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而Web2.0社会化媒体可以为教师网络研修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因此,开展基于Web2.0环境的教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Web2.0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教学问题和教研项目的网络研修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网络教研的现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全国各地教育教研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活动。有的是利用教师博客,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有的是建立群组,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提高;有的是开没资源网站,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辅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的是利用远程平台技术,开展集中研修培训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社会化软件"好看簿(HaoKanBu)"为活动平台,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爱你--中国"活动为研究案例,分析了WEB2.0网络所具有的用户产生内容、集体智慧等典型特征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研究对学生产生内容、运用学生集体智慧的参与式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参与式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教师组织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参与的学习行为特点.希望本研究能对有效利用WEB2.0网络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影响了教师的教研活动的经常性和持续性开展。本文提出松散型半离线网络教研模式,该模式采用教师自组织网络教研形式,其目的是使半离线网络教研在中小学普及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本文分析了松散型网络教研的特点、组成要素,以及半离线网络教研实施过程,并研究设计了移动通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松散型网络教研支持平台,该平台的设计考虑了松散型网络教研模式持续性、自由性和实用性特点,有力地支持了松散型半离线网络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