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毕磊 《传媒》2006,(3):55-5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文化"走出去"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历史又一次给我们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的传媒业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3.
当前,文化"走出去"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究竟该如何"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文化"走出去"该向何处转型,这是文化"走出去"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走出去"的模式1."注资"模式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去运作,按照市场的需要去开发、生产,精心选择文化产品的内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鞠宏磊 《编辑之友》2011,(11):30-32
实施文化"走出去",关键是要形成强劲的动力机制,使"走出去"的主体——文化企业具备"走出去"的内在动力。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驱动力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动力来自政府。政府以目标设定、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推进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度冉 《出版广角》2016,(19):34-37
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应该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目的,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占领华语文化圈;二是打造华文出版"中国"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利用文化影响带动华文出版经济.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应该强调五种策略,即国际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把"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把"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开创的五个新局面之一,把"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要求之一。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新闻出版业需要创新我们的话语体系,打造"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就版权引进提出了三个具有独创性的"看待":一是从培养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版权引进;二是从出版社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开放战略的实施;三是从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层面来看待民族文化的传承。近年,我们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我们认为少儿出版是最具备走出去潜质的,因为全世界儿童培养的基本价值观都相差无几,所以我们说儿童文学是最容易飞翔的,是没有国界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这方面拥有很多成功经验。比如"彩乌鸦系列"从引进、借鉴到原创,再到走出去,创造中国童书出版走出去的理想模式。再比如受引进版  相似文献   

8.
杨琪 《出版广角》2013,(9):27-28
广撒网和钓大鱼是中国出版物"走出去"的两条腿,也是书写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工具。如何运用好这两种手段,让它们在社会与市场间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这正是当下中国"走出去"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组 《传媒》2015,(14):34-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十分重视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走出去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出版产品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这就要求我国出版业必须不断提升出版产品国际竞争力,为文化走出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任火 《编辑之友》2011,(5):17-20
"走出去",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指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如果我们将这一命题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相对于我们的物质产品、物质文化的"走出去",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似乎有些滞后。我们的物质产品在全世界儿乎随处可见,到处都有made in China的标记,我们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美誉。但是,在以英语为主流的文化世界里,我们的文化产品却是不多见的。不仅我们的汉字符号显得罕见,就是用英文表达  相似文献   

11.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增强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可以说,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出版界的使命。各大出版机构都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共同实施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工作,努力提高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琪 《出版广角》2013,(Z1):28-29
"走出去"的目标是不变的,但是怎么"走",则是需要不断地额调整和变化。"以不变应万变"早已成为过去,只有"变则通"才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的硬道理。前不久,我曾经写过一篇《走出去,我们还需要什么》,从中国出版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分享了我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些思考,然而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故行成下文,和业内同仁共探讨。市场中的资本手段文化市场也是市场的一部分,所以文化"走出去"也脱离不了国际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既然身处市场之中,那么市场的变化自然会对文化"走出去"有着深刻的影响。时代在变、市场在变,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理解走出去的意义,以高度的文化使命感和创新精神做好走出去工作,培育文化竞争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并切实注意加以解决,我国图书走出去工作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增强国家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可以说,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出版界的使命.各大出版机构都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尝试、探索、开拓"走出去"的新途径,力求提高"走出去"的成效.本文着重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出版机构如何把控几个关键"人"的因素,从而实现多方合力,切实推进"走出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化创意服务"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有力举措.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走出去"的核心要素与当前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内外的优秀典范,研究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走出去"的未来路径,以适应全球文化深入交流与广泛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童健 《出版广角》2012,(9):33-35
正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国家公共外交、促进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出版"走出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发展机遇。其中主要表现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走出去"的方针政策;一批有实力的新闻出版企业新型市场主体地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资助法国哲学社会出版社在巴黎翻译出版葡萄牙语图书,这是在国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实施的对外文化资助工程的滥觞,也是新中国出版界与西方文化界的第一次全面合作,其经验、教训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合作摩擦,对于今天正在实施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