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实质入手探讨教师幸福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追求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幸福感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感是受心中想象的幸福模式影响的,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体育教师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是教师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运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对教师的幸福感、压力、影响因素加以论述和分析,体育教师幸福感的维护和提升应该靠教师自己树立信心、积极生活、激发创造力,找到工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浅论高校教师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师幸福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然后从社会、学校、教师本人三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赣南地区三所高校部分教师进行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分析,试图揭示教师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地方院校教师管理与激励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向军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0):50+115-50,115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是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影响着体育教师的专业承诺、自主工作的内驱力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听到"幸福指数"这个词,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用来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及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近几年来教育界也一直在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但真正把这个问题抛向教师群体,特别是体育教师时,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不幸福,好累!"对此,笔者通过自身教育历程,认为拥有"六心"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富己之心改变自己一个人要想改变,最关键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是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因素,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并找出解决方案,对青年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文化发展下的中国公民幸福感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6126名有效样本的追踪调查分析,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内容,因此,生活的幸福感在提高;其次,对研究样本与部分国家公民的幸福感比较后发现,中国公民的幸福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不及许多国家的指数高,但整体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另外,对幸福感时间跨度的波动情况也进行了观测,未发现2年来(5个时点)有效样本心理反映大的波动变化,这与国家这一时期未发生大的体育事件有关;最后,在部分国家GDP增长指数与幸福感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公民的幸福感发展趋势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证明了中国公民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幸福感持续发展的可靠性意义。结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体育文化的提高,从整体上改善了中国公民的幸福感水平,无论是其自身前后水平的比较,还是国际间对比,都反映出了幸福感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但今后也要注意社会体育公平和均等化的发展理念。本研究也是回应有关中国公民幸福感问题的争论,对探索国家宏观经济不再高速增长,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公民幸福感如何继续增量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陇东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陇东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偏低,社会经济地位中收入与教育对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独立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有必要提升体育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促进其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5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持良好锻炼习惯的职业女性较少。职业女性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有特定的规律,而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规律。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积极心理学为研究视角,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从教师本身出发,提供促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和积极专业发展的实践框架,构建发展路径:全面提升体育教师地位,增添职业幸福感;高效塑造体育教师积极特质,强化体育教师自主能动性;高质量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完善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孤独感在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使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感情-社会孤独问卷以及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的扬州市健身点150名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居住方式和工作类型对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幸福水平有显著的主效应;2)在控制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后,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孤独感和幸福感的效应显著,多重比较发现,随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增加孤独感水平降低,幸福感水平增加;3)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介作用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发现,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幸福感直接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降低孤独感间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以孤独感为中介变量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通径系数为-0.348.提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孤独和幸福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孤独感在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总体幸福感(GWB)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优秀运动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提升优秀运动员的幸福感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00名四川省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访谈,结果显示: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总体幸福感低于全国常模;总体幸福感在不同项群之间存在差异;在幸福感各因子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不同社会心理因素下,总体幸福感及其各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非体育类大学生进行16周的体育干预实验,以集体项目篮球和个人项目乒乓球为实验教学内容,并创设不同体育锻炼情境。结果:实验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运动项目和锻炼情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不同,集体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个人项目;竞争性锻炼情境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娱乐性锻炼情境。结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旨在探析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以及社会交往、身体健康状况、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其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果与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同时,观看体育比赛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研究揭示了体育参与、社会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李协吉  高佩琪 《体育科技》2022,(2):18-20+24
文章探讨适宜体育运动对贫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理。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对19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相较于非贫困生普遍较低,主要是因为家境贫穷,父母期望值过高所致。不同体育锻炼频次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呈正相关影响,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焦虑和忧郁等消极情绪水平。不同锻炼频率对贫困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差异不显著;贫困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社会支持,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忧郁自卑等消极影响,从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层面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从体育锻炼的角度,运用内隐认知的研究方法探讨内隐幸福感作为独立心理结构与外显幸福感的分离,以及体育锻炼对内隐与外显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使用IAT程序测量内隐幸福感,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体育活动量表”测量外显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1)内隐幸福感和外显幸福感属于两种独立的心理结构;2)体育锻炼不影响个体内隐幸福感的状态变化,但能够调节个体外显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