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悠久的历史和优质的教育享誉全球。随着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了保持英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并进一步扩大英国高等教育优势,英国政府于2016年5月颁布了教学卓越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旨在改善英国高校教学质量,平衡教学与科研地位,改善学生就读体验,因此具有重大变革意义。同时,英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教育输出国,其国际学生以庞大的基数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极具特殊性的参与群体,而教学卓越框架的颁布对其信息搜集、择校选择、权益保护和就读体验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科学的转型以学习和引进西方科学为基础,清政府实施“新政”,在全国范围创办高等学堂,推行科学教育,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山西大学堂作为中国最早创建的三所大学堂之一,率先开展了科学教育活动。文章从科学课程设置、引进科学仪器、编译科学教材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分析中国近代高等学堂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之于西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英国基础教育在历次改革中,都有着善于以妥协方式兼顾各方利益,尊重地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自主权,尊重传统,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发源于欧洲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英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崇尚人文主义传统的教育理念、专业教育通识化的课程设置、师生交互式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形式为一体的通识教育样式。聚焦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识教育已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选择。英国高校通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构建符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通识教育理念;建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高校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实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heir rol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ir views about the adoption of a social‐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We interviewed 60 Chinese teachers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in Beijing, China and 30 Flemish teachers from Ghent University in Flanders, Belgium. The results revealed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pecific similarities in perspectiv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Flemish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text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iscussing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后,宝安县从清末脱胎而出的旧教育弊端百出。为了推进国民政府实施的义务教育,宝安县在发展公立初等教育,实施宽松的文化教育方针政策,吸引华侨和传教士办学的同时,根据国家教育法令对旧学校传统私塾进行艰难的改造,使之能够与公立初等小学一道携手完成普及教育大业。  相似文献   

7.
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UPMC,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访问期间,对法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发现法国的高等教育在设置、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郭秉文活跃于民国早期教育界的年代(1914—1925),正值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界亦在民国初期形成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的“场域”。郭秉文凭借学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网络,借助现代报刊传媒,广泛传播新教育理念,组织新式教育社团,大力推行新教育实践,郭秉文一跃成为民国新教育运动活跃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远非以一校一地所能涵盖得了。同时,他亦是中外教育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实践者,成为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代言人。他领导塑造的南高东大,成长为二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与北大一道构成了民国早期中国高等教育“双峰对峙”新景象。1925年郭秉文因东南大学的风潮离开国内教育界,标志着民国自由主义新教育时代的终结,然而他培育的南高学风却及于整个现代中国,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当代尼日利亚是非洲教育大国,特别是科学教育的发展颇能反映该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一百多年来,尼日利亚的科学教育主要在传教士、英国殖民政府的支持和本国民众的努力下,经历了复杂的发展阶段,明显呈现阶段性特征。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科学教育终于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但80年代末的智力流失和90年代频繁的罢工活动及考试舞弊等行为,严重影响了该国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立足点上回答了"怎么办教育"的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国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扎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扎根中国悠久历史和光辉革命传统,扎根基本国情和人民生活实际,扎根本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扎根中国大地,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要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教育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教育改革创新要正视不足、融通中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核心价值落地,教育理论研究要立足我国教育现实问题,从而扭转教育发展的"去本土化"倾向,创新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发展中国特色教育事业,以"中国化"回应"国际化",为21世纪人类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高等教育的开放学习为主轴,讨论了一般传统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转变,结合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开放大学在21世纪的重要性开放大学的服务对象,应该教些什么,应该如何教学,应该在何处教。指出在21世纪里开放大学仍将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福利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教育福利制度是彪炳人类教育史册的。由民间慈善济助到政府法定职责标志着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基本确立;由入学机会平等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是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重要发展;而公平与发展兼顾则是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深化推进。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英国教育福利制度的演进史中所体现的诸多具体措施为落实我国上述教育指导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TAFE的成功,是职业教育国家战略的成功。借鉴澳大利亚政府将构建TAFE体系、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国家主导统筹,同时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形成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合理分工,通力合作职教体系的一系列做法,对于完善我国职教体系,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以及推动高职教育区域化和终身化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大学教育发展不均衡时期,山西的近代化进程虽然缓慢,但山西大学堂的创办为中国内陆地区创办近代大学树立了成功的样板。山西大学堂在当时不仅开创了山西高等教育的新纪元,而且推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布局向内地的延伸,促进了内陆省份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中国近代大学的教育草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戊戌维新变法前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看到晚清政府准备推行教育改革,设计了系统的教育变革方案,并积极上书晚清政府.其设计主要包括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系统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其内容在迎合中国士大夫传统思想的同时,体现出近代教育的要求,其目的则在于获取中国新式教育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6.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following its establishment in 1911, has assumed the mission of bridging Brit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to prepare European and Chinese elite youth for political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areers, and thus to improve Britain’s cultural influence in competition with other western powers with regard to China. Dominated by its colonial character and pragmatic orientation, Chinese education at HKU was confined to no more than a supplementary subject at the initial stage. However, colonial crisis and cultural change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together with the endeavours of local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elites, made advanced Chinese education at HKU necessary and possible, and led to an independent unit for Chinese education and Chinese studies being established and strengthened. Organisational and curricular reforms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in 1941 led to further modernisation and solidified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education at this university, laying the essential foundation for its post-war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t HKU demonstrated well the subtle entanglements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a colonial context, through which coexistence and tension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between the imperial and republican intellectuals were also vividly revealed.  相似文献   

17.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繁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民族个性特点形成初步定型时期。这与汉代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教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汉武帝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大学——太学,完成了从乡村到京都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系。同时加强官吏的职官教育、军队教育、边疆地区教育以及全社会教化,完成了全社会全民族的思想统一,形成了统一稳定的民族心理,促进了社会稳定,推动了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General education is a subject with rich contents and that is highly contested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ies. It has been highly praised for its core concepts such as broad educational targets, liberat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balanced educational content. Looking back at the cours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we can find “top-down”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文化素质教育) and “bottom-up” general education (通识教育) have formed two stages with clear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first decade being mainly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most recent decade having had general education gradually enter the mainstream and reveal native qualityistics. This change has led the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turn from being government led to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also reflects the increasing depth of Chinese exploration into general education. China’s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still faces problems with integrating major-bas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and must adopt suitabl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20.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自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以来,在国际、国内两个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在政府、合作办学主体、教育消费者三个层面动因的推动下,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