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衍庄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4):124-125
培养鉴赏诗歌的浓郁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1]10我们应该去找寻现代诗歌鉴赏者与古典诗歌创作者之间的异同,体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阅读意义。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对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很有启发意义。1.熟读。这个熟读主要是指诵读。指导学生诵读,这是语文篇章教学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对文章的理解深浅,不应该是教师 相似文献
3.
李书磊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7):6-8
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了!我们在这里选取了大置经典及最新的名家名作.选文配合七年期上册语文课本的单无主题以及拓展的主题.文章风格各异.内容精彩纷呈.同时配有高质置的习题, 相似文献
4.
李书磊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1,(7):12-14
我许多次想就《唐诗三百酋》写点什么,但许多次都住手了。我不太敢轻易碰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太不寻常了,它乃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是我们生于人世最早倾听的声音,我们通过这本书所赋予的感觉来体味世界, 相似文献
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2)
《唐诗三百首》六卷,清蘅塘退士编。蘅塘退士,今人考定为孙洙。洙(一七一一——一七七八),江苏无锡人,字临(一作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进士,历官大城、卢龙、邹平知县,改江宁教授。有《蘅塘漫稿》、《排闷录》等。事迹见清顾光旭《梁溪诗钞》、窦镇《名儒言行录》等书。他擅长诗歌和书法,选辑《唐诗三百首》时,他的能诗的续娶夫人徐兰英也参与其事,所以这个著名的选本实际上是他们夫妇合编的。 相似文献
6.
有些语文教师在强调“读”的作用时,常常喜欢引用这两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于迷信多读,于是就不断地布置学生读、读、读。对此,我有些不以为然。 学语文是要读的,不读怎么能提高阅读能力?不读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但我不赞成那种“一味地”读,那种重复单调,缺乏明确要求,不讲求效率的读。有位同志说得好:为什么不讲“熟读唐诗一百首,不会写 相似文献
7.
8.
我有两本《唐诗三百首》,一本是近两年出版的精装本,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不想去触摸它,因为它那夺目的外表,总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意韵。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浅显易懂的古诗词,但是相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阅读需要的书目。毫无疑问,《唐诗三百首》就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古典诗歌发展至唐,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全唐诗》录作家两千余人,诗近五万首。从唐至今,唐诗选本众多。清代孙洙(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广泛流行的一种选本。此书以清代前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为蓝本而再作 相似文献
1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7-119
汉语存在句拥有"A+B+C"类、"A+C"类、"B+C"类和唯"C"类四种主要类型。《唐诗三百首》中的存在句覆盖了汉语存在句的各种主要类型及其下层类型,反映唐诗语言与汉语一般用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唐诗三百首》存在句约有144例,其中含有"A"段的存在句——前两式存在句之和约有109例,占全部存在句的76%,与唐代以前相比,使用频率有明显的提升,反映了汉语存在句发展的一种趋势。句法构成方面,与此前相比,《唐诗三百首》存在句A段中方位名词短语的使用率有了提高,而B、C两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唐诗合选>与<唐诗三百首>是清代相近时期的两种不同唐诗选本,通过比较这两本书选编的形式、内容、选录作者及选编之宗旨和目的会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特别是文人对唐诗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14.
刘丽芳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1):56-57
诗的结尾,为一首诗的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一直为诗人与诗论家所重视。《唐诗三百首》中诗之结尾在表达手法上各有千秋,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从一个侧面展示诗人们独具魅力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5.
16.
17.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10)
《唐诗三百首》的乐府诗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本文运用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的诗史互证的方法,对《唐诗三百首》中的乐府诗进行了史料分析和提取,并结合《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从唐代的战争、政策、社会意识、社会风气、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谈及《唐诗三百首》中的奉和应制作品,似乎后人还用力不足或有失公允。原因有二:一是学者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偏见,即因奉和应制诗内容和形式高度模式化的特点而否定其价值;二是脱离了诗选的整体存在情态而以孤立的文本去探讨这类诗歌。对于此类诗歌的探讨,应回归选本,同时需要把诗与诗人、诗与诗选、诗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以此为前提,就能更好地认识奉和应制诗在《唐诗三百首》中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利于给予孙洙编选此类诗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许渊冲等英译的《唐诗三百首》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文化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翻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