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晋商对我国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产生的晋商档案更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晋商的精神与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与晋商档案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数字记忆的兴起为晋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在分析晋商档案资源保存现状基础上,结合数字记忆理论,参考国内已有数字记忆项目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晋商档案资源的设想,以期为晋商档案资源建设以及晋商精神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戏曲文化记忆加速“流失”的现实背景下,数字人文为戏曲档案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基于数字人文理念,以“京剧名家档案故事化手游开发”项目为例,探析数字人文视域下“数据采集与关联—数据故事化呈现”的戏曲档案资源开发路径,以期为数字时代戏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戏曲文化记忆的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地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因素造就了档案资源的地域性,地域性档案资源具有"档案资源—人、管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分析了地域性档案资源生态结构的意义在于:转变视角,丰富社会记忆的层次性;从微观入手,寻找社会记忆的特殊性;完善结构,构筑社会记忆的系统性。文章最后从资源建设、人的建设、管理建设和环境建设四方面提出了社会记忆视域下的地域性档案资源生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5.
从社会记忆视角看,数字红色文化遗产与传统红色文化遗产同等重要,均为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承载体.为此,在继承传统红色文化遗产管理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数字红色文化遗产特性的"人、物、事、魂"四维资源描述框架,提出包括元数据设计、多元采集、多维分类、云存储、深度开发的基本建构流程,并从复合型基因库、深度关联与挖掘、体验式宣传与利用、智能复原与保护等方面提出数字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实践与理论维度对我国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进行双重考察,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揭示规律,探察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的发展脉络。文章从“开发规模—开发主体构成—社会需求—开发创新能力—开发政策体系”五个维度阐释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实践由初步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到持续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认为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的理论向度,包括致力于对档案利用体系结构内容进行精细化阐释的目标指向;坚持域外借鉴和本土经验相结合,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方法导向;构筑理论框架,厘定体系结构的内容方向。  相似文献   

7.
郑勇  张敏 《山西档案》2020,(2):109-112,32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的发展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始向着全新的角度发展,数字人文视域下形成的数字档案资源,能够有效助力新时代文化传播。而基于档案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目的,档案工作人员应积极的创新资源开发与整合新模式。本文在分析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时,从数字人文视域出发,对当前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整合面临的困境以及数字化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整合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入且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夏秀丽 《兰台世界》2017,(15):77-79
地方特色档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兼具档案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当前,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诸如开发模式雷同等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需要从受众需求、系统开发、跨地域合作、开发地方独有档案资源以及引入新技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10.
数字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模式包括众人模式和社群模式。众人模式是基于弱联系建构的模式,参与者之间一般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所要实现的目标是组织者所设定的。社群模式是基于一群有关联的成员之间的强联系而形成的模式,即一群有着强联系的成员组成了一个社群,他们共同去完成特定的任务。这两种模式在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实现目标及结构或过程等方面各具特色。要促进数字档案资源社会化的开展,需要培育众人模式,包括设置任务粒度小的开发任务,建立认可和反馈机制,并采取措施增强参与者对项目的黏度,同时也需要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培育社群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应主动融入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中,并以其作为整合与开发的导向。整合与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有助于增强文化凝聚力、提升文化传播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和扩大文化影响力,注重多部门协同开发、多出档案文化精品、走数字开发之路是其主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是立足社会公众需求,通过行业融合,采用技术工具,深入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文本分析、关联挖掘和视觉呈现的行为过程。其时代价值体现为:视频图像展播红色记忆,传承革命历史;智能工具助力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数字元素驱动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本文通过访问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官方网站,发现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上存在开发主体协同不够、开发技术应用薄弱、开发成果形式有限、开发内容延伸乏力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组织专业团队介入,促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项目化;运用视觉沉浸技术,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场景化;追求故事叙述形式,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化;打造情感依赖内容,助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空间化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时代,城市记忆资源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以“数字人文”为研究视角,在探讨数字人文与城市记忆资源建设匹配性的基础上,用数字人文的理念与方法重新审视城市记忆资源建设模式,按照城市记忆资源体系构建、资源采集原则与方法、数字化加工与存储、资源数据库搭建的流程优化传统资源整合模式,最后提出基于文本挖掘、关联数据、GIS与虚拟现实、文本可视化等数字人文技术的记忆资源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其核心理念强调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对档案数字化生存状态、生产方式以及存在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档案数字化生存定义为原生数字档案和次生数字档案及其数据化存在的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涉及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元数据的著录标引等问题。同时,将数字人文的内涵实质概括为数据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理念,并基于其内涵实质,将档案数字数字化生产价值表述为阐述性价值和解释性价值,其中阐述性价值指向是什么,而解释性价值指向为什么,前者通过“印证”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发现”的方式实现。[结果/结论]从数字思维、人文关怀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的生存路径,包括以论证为指向,树立数据思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多元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成为人文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数字人文视阈,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客体以及开发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新时期社会转型、价值导向、新社会语境及多元叙事体系的变迁解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透析数字人文视阈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构成、跨界合作与创新资源开发方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的核心内涵强调“共治共建共享”价值观念,势必会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势态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社会治理背景下档案事业公共社会价值转变以及实践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治理内涵和价值的理论剖析,将档案事业在社会治理下的公共社会价值表述为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留存社会珍贵记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结果/结论]从公平正义、公共需求、参与协作和公民权利四个方面阐述了档案公共社会价值实现路径,包括建设档案治理体系、创新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变革档案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世界记忆工程”的实施对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国家档案局对“世界记忆工程”的积极应对入手,从四个方面全面总结地方档案事业对世界记忆工程的强力推进,希望对我国地方档案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为进一步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文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设计和使用记录创造与记录保存工具的机会.电影档案作为兼具记忆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献遗产,可以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开展跨领域的“出圈”式建构与开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影档案相关数字人文项目现状的基础上,以西部电影集团为例,设计了基于数字人文的电影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框架,并从资源采集、数据加...  相似文献   

20.
社会融入理论的应用在保障各类主体的社会权利、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有关档案记忆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融入理论在档案记忆建构活动中所具有的扩充档案记忆主体、保障公民档案权利、促进档案记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被不断发掘。文章将从识别社会融入主体、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针对性开发档案资源、扩大受众群体四方面对社会融入理论应用于档案记忆建构实践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