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生老师的作文课《你的生活是大地》的教学案例刊登于《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先后有多位学者专家评过,笔者认为这堂课单从观察这个角度考查就还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挖掘: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8期刊登了我的一个课例<我让学生当了回诗人>,有幸的是该文能得到邓彤老师的重视,在对我的这个课例做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在学术探讨气氛不甚浓厚的今天,这非常难得.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自己当时设计与教学<纸船>的情况做一点说明,有些想法与邓老师的观点不尽相同,就当作是对邓老师探讨建议的回应吧.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节写作课。试图通过对话活动,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心灵,诱发他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4.
课例: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落花生》的一个片段。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小明:第1小节中作者说“买种,翻地,浇水,播种,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般说来,把种子种下去,就应该有收获.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呢?  相似文献   

5.
6.
崔颖 《教育文汇》2008,(11):39-40
又要给学生上应用文写作课了。平时上作文课,即使是记叙文、议论文这种学生写了多年的文体,也很难上出什么名堂。每到写作文时,学生总是打不起精神,而我还得耐着性子,按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讲文体概念,讲作文格式,讲写作内容和形式要求.两节作文课讲下来,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可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交上来的作文仍然是老样子,叫人无法卒读。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可是仍然有不少同学担心写作文,害怕上作文课,见了写作文就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同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留意观察我们身边绚烂多彩的世界,从我们身边挖掘写作素材,写身边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田佳 《今日教育》2012,(12):69-69
校园里长着—棵棵小小的细叶榕树,长得很慢很慢。我一直以为它不会开花,不会露出如太阳般微笑的脸,直到一次不经意的邂逅,让我有了全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9.
一棵揪树     
在教师宿舍楼旁边,有一条小溪,溪对岸有一棵大树。春夏之际,枝叶扶疏,展示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白天,绿阴片片,溪水哗啦;夜晚,明月枝间挂,清泉石上流。光阴荏苒,树木荣枯,住在教师宿舍楼里的人走了一茬又一茬,茶余饭后,根本没有人去留意这棵树的存在。物换星移,四季更迭,从这儿经过的人们,要么趁着浓浓的树阴在溪畔干净的大石头上歇息,要么掬一口清冽的溪水来消除暑气,也绝不会把这棵树当作闲侃的谈资。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写作议论文时要设置好分论点,帮助学生探寻并掌握分解中心论点的基本方法。教师可在施教过程中通过"诱思·迫思·助思"的手段激发、优化学生的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1.
钟辉 《现代语文》2010,(3):109-109
记得少时,老师朗读《荷花淀》,其中有一句“怎么了,你?”他读了好多遍,笔者心里暗笑他的迂腐,待他讲解其中的奥秘时,笔者羞愧地低下了头。二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还如在目前。那么如今笔者呢,是否也有这样的瞬间留在学生的头脑中,甚至伴随他的一生呢?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用什么方式纪念一下这个特别的日子呢?正当我冥思苦想的时候,爸爸说要带我去个好地方,还让我戴上眼罩,不许偷看,搞得神神秘秘的。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创新意识,并在写作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4.
杜颖 《辽宁教育》2006,(6):37-38
写作内容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教师感到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又苦于无“法”可教;学生感到无文可作,每遇作文,如临大敌,但又苦于无“法”可学.好在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的教与学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新概念作文”的兴起,升学考试中话题作文的采用,使清新的文风吹进教坛,打破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沉闷,由此驱动着众多的教者探寻解决学生写作内容匮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湖北教育》2005,(10):28-29
一、情感,令课堂如此美好神圣 1.情,令课堂绿意葱茏 在处处洋溢着“情”的语文课堂上,美的发现是这样的透彻、丰盈,师生激情飞扬,“情”为孩子们营造出了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请看周益民老师的课例——《白鹭》。  相似文献   

16.
课例回放 我校应邀参加全国首届“阳光教育”主题论坛活动,我在此次活动中将做课一节。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琢磨着把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带去。我选择了语文思维训练与表达呈现的自编内容。  相似文献   

17.
编者希望借本辑课例与同行一道思考如下问题:"读写"是否应该结合?"读"与"写"应在何种程度上进行结合?又应以何种方式进行"结合"?对"读写结合"的讨论似应首先确定一个大前提,即: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疆域,"读"与"写"的分工是必要的。如果说,"分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巨大进步,那么,语文教学上"读"与"写"的分工,也是语文教育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领域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笔者所知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写作课是学院首批遴选的重点课程之一。该系先后培养了两名获得鲁迅文学奖和在学术研究中著述颇丰的学者。李思民、赵德利等教授组织编写 ,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写作辅导教程》(以下简称《教程》) ,是他们的又一研究成果。这一成果 ,既是对写作教学工作的总结 ,又是对写作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教程》的创新表现在对写作学的定性上。作者认为写作学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凡术科专业 ,诸如音乐、体育、美术等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懂”了不一定“会”。认清了写作课的这一特性 ,就…  相似文献   

19.
由《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届“语参杯”研讨会把记叙文写作教学作为活动主题,可谓独树一帜。这次活动力图改变作文教学严重的“无政府”现状和困惑教师已久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用什么教和怎么教”的问题,必将影响深远。下面,笔者结合活动中几节写事记叙文写作教学课例,谈谈写事记叙文写作教学该“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月刊>(2004.10)"百家争鸣"栏唐文健先生<"一棵"还是"一颗"?>认为<篱笆那边>的诗句"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之"一棵"当为"一颗"之误.这是唐先生的误解.教材的处理并没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