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准确定位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然而,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课程目标却发生了严重的错位。从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及学科的发展等三个维度观照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应确立"为农"和"离农"并举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达成这一目标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采用"普职分类"教学;确立全新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设计思路写到: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相似文献   

3.
1.本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课程目标是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建构课程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足全球,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共处"的逐步深化和完善的体现全球精神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秋艳 《学子》2014,(7):82-83
一、背景介绍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3,(8):30-30
基于双重属性的"过程与方法"的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彩兰在《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系。其中,"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目标区别于传统课程目标的重要标志,因为它具有过程性和结果性的双重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是一切课程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正确把握这一课程目标,方能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许弘焜 《考试周刊》2011,(33):37-38
一、语文学习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说:"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勤 《考试周刊》2012,(20):38-3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设计思想:本节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材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崔凤桥 《考试周刊》2012,(37):132-133
教学是落实"新课标"、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抓住一个"精"字:精确、精当、精彩;突破一个"新"字:提炼新素材、建构新教法、激活新课堂;落实一个"实"字:情实、意实、话实,就能抓住学生思想,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许晶 《海南教育》2014,(20):71-71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低、中、高年段,甚至到了初中阶段都规定了这样一个课程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语也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朗读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书声。  相似文献   

1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落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的表述中。课堂教学,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握好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音乐学习,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学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14.
孙灏 《上海教育》2014,(32):45-47
2014年,国际文凭组织(IBO)更新了科学学科的课程大纲,作为科学学科之一的化学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课程目标和旧大纲相比,新科学大纲的IB课程目标有了一些细小的变化。例如,新版课程目标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现代实验技术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能力"以及"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对21世纪交流技术的使用及应用能力"这两项的表述中,增加了"现代"和"21世纪"这两个关键词。这体现了IB一直以来紧跟时代以及学科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焦点。实际上,心理学、教育学从来都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提升为课程目标,意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建构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似文献   

16.
袁江涛 《文教资料》2010,(22):150-152
"三维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关怀。因此,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着重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个核心问题,正确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中努力整合"三维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守旧落后,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亟待改革。改革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立足"大语文"观、突出语文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尊重个性、关注过程与发展、多元评价、强化激励功能等,注重加强教师的有关学习与研究,围绕课程目标调整评价重心,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进行了剖析,对课程内容学习与课程目标有机关联起来的8个核心概念进行利阐述,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9.
余献红 《考试周刊》2011,(13):223-223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日益丰富和形成的阶段,面对新课程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这一课程目标和有效手段:身体力行,激发情感;抓住音乐形象,体验情感;引导学生审美创造,表现情感;用爱心,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20.
课程目标是一定的教育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课程目标根据表现特点或呈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行为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在不同课程目标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呈现出相同的模式,如行为目标对应的"行为目标模式",生成性目标对应的"过程目标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