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观为北宋后期的一位婉约词人,词坛的新旧交替、词家的纷纷涌现,为秦观提供了博取各家之长特别是婉约派各家之长的可能。秦观在集婉约大成的基础上,寓身世之悲、抒真挚之情,形成独特词风,被推为“婉约之宗”。一、承继超越集大成秦词善博取,早期词风格委婉缠绵有似于柳永,《满  相似文献   

2.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创作成就突出的词人,他在词中大量、成功运用了点染艺术。秦观词中点染艺术的特点是点少染多,即词中直接抒情、说理较少,而更多的是渲染、描绘。点在词中出现的位置主要有开头、过片和结尾等三个关键之处。秦观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其词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对其婉约词风的形成以及秦观能成为宋代一位著名的婉约词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观是北宋中期的著名词人。他融合五代小令与柳永慢词之长,结合江西诗法,使词雅俗合流、含蓄雅藉、深婉曲折、情韵兼胜,被誉为北宋婉约词之宗主。秦观词不仅情韵并美,也含有深沉的文化意蕴,渗透着宋代的理性精神,体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和风流儒雅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5.
词人秦观在七年的贬谪期间写有二十多首词,这些词真实记录了他在悲苦不振中走向沉沦自灭的情感演变轨迹:贬谪初期,词风凄婉,经常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失落之感;贬谪中期,词风趋向凄厉,表现了词人在险恶现实处境中的悲鸣;贬谪后期,秦观词流露出绝望之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借酒浇愁的词作中。从秦观贬谪词里,我们能看到北宋党争给士人带来的身心双重的痛苦,以及个人命运在时代漩涡中的沉浮。  相似文献   

6.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是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在当时文坛均负盛名,尤以词显,为宋代婉约词大家,有《淮海居士长短句》行世。秦观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悲哀、感伤的情调。历代的词评家都指出了秦词这一鲜明的特征。冯煦甚至把他和晏小山并称为“古之伤心人”。(《守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虽然同时代的许多词人也难免徘徊感伤,但却绝少像秦观那样沉浸在悲观的情绪中而不能自拔。一不容否认,北宋后期的社会现实对秦观词的感伤基调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宋人不自觉地将诗词分工,而秦观又接受了…  相似文献   

7.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集婉约大成的重要词人,其集大成主要在艺术上。他在吸取温、柳、秦、苏等优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富艳精工”的特有词风。通过具体词作的比较,分析清真词是如何继承发展温、柳、秦、苏等人的长处,成为一个集大成词人的。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37-139
作为北宋后期最主要的词人之一,贺铸上承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扩大了豪放词的表现领域,创造出一种豪迈狂放与抑塞悲凉并存的独特风格。在传统的婉约词中又能独辟蹊径,以《楚辞》中的比兴寄托的手法将婉约词推向一个新高峰,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新探索。形成了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并存的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秦观的婉约词如同北宋词苑中一支奇葩,在给人视听上以美妙的欣赏的同时,更给我们情感上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本文试图探寻其婉约词中蕴含的柔婉、幽微、感伤、凄美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唐宋婉约词中,词人的主体意识经历了一个由缺席到潜入、到确立、再到深化的渐进过程。花间词所抒发的情思与词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并无多少直接的联系,词人的主体意识缺席。南唐及北宋前期词暗暗融入词人的现实人生感受,词人的主体意识潜入其中。柳永的词由代女性言情转向抒写己情,由巧扮声口转向自我流露,词人的主体意识得以确立。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后期的作品,不仅寄寓着词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种种感受,而且还流露出超越个体的时代情绪,显示出词人主体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北宋知名的词人,秦观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以其“词心”为集中代表。历来学界对秦观“词心”研究甚多。对于秦观词心的研究.一定要先从“词心”说出发。我认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出发,还是引进西方的文艺理论,对词心的阐释都不能不考虑到词这种文体的独特性,即词不同于传统文学形式的诗与文,乃心灵文学。  相似文献   

13.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描绘了不少女性形象,她们虽然大多为丫鬟歌妓,却不是水性扬花的女子。秦观对她们怀有真切的情感,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他还能把这种情感与自己仕途的失意联系起来描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北宋词坛,秦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以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但他的词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究其原因,个性与时势使然。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豪宕不羁。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  相似文献   

15.
张先是北宋前期的著名词人,其作品多描写宴饮游乐的生活,抒写离愁别绪、相思怀人、伤春悲秋一类情怀.但与当时许多词人追求的雍容富贵、闲雅婉约而又消沉的词风不同,张先的作品表现出一种从容清丽、含蓄淡远的风格.他的词不萧瑟低沉,常常在淡雅的画面或充满活力的景象中,显现出令人振奋的亮色和美好的憧憬.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期 ,以苏轼为核心的一群元词人针对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进行了一次从创作实践到理论观念上提升与振拔 ,推动了词学向诗学的回归 ,这被称为“诗化运动”。苏门学士大半卷入了这场词学革新运动 ,然而 ,秦观却是个例外。历代而下 ,词论家们认定苏、秦别派 ,并因此没有看到秦观在词学诗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依此设论 ,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 ,秦观的创作实践究竟有没有沾染“诗化”的风气 ?二 ,对于那场词坛革新运动 ,他从中起过什么作用 ?三 ,秦观词的审美指向与苏轼的词的美学意念离合之际寓示着北宋词学的何种趋向 ?  相似文献   

17.
晏几道和秦观同作为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清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就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但我们必须看到正是晏几道个性中的自傲和秦观个性中的自哀造就了小山词和淮海词的个人风格,并由此带来的清壮顿挫和郁积凄厉的独特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秦观(1049-1100):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然而秦观之纤柔敏感之心性绝不是与生俱来,秦观少年时也曾有报国之志,登第后与苏轼、黄庭坚交往,同为旧党一侪,后来旧党失势,他们同被贬到偏远地区,几次宦海沉浮之后,使得秦观认为世事无常,从此一蹶不振.本文通过其作品探究其未入仕时而心怀入仕,未治国而心存治国之理想的复杂心态,还原一个词人胸怀祖国但又报国无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董俞是云间词派后期著名词人.一方面,董俞宗法云间词派,浸淫南唐北宋词,另一方面又大大突破了云间之藩篱,对南宋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及苏辛一派的豪放词人亦颇多师法.转益多师,拓宽了他的审美心胸,使<玉凫词>获得了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20.
纤巧柔美是花最突出的特质之一,这一特质迎合了婉约词抒情造境之需,使花成为婉约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北宋初婉约词人欧阳修的词作包含了一个缤纷斑斓的花意象群落,具有赋陈时令之景、喻人喻物、言情及言志等几方面的内涵,这个花意象群落使欧词充满了柔媚温婉的气息,对于表现出欧词婉约秀媚、疏隽深婉的风格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