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常用形式.所谓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而是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预设问题后,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将课前的精心预设和课堂的动态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为有效教学画龙点睛,为高效课堂演  相似文献   

2.
追问的艺术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教师恰当的追问是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精彩的课堂追问是教师在潜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预设的结果,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学识。有效的课堂追问,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自然而鲜艳的花朵,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的快乐驿站。  相似文献   

3.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常用形式.所谓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而是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预设问题后,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将课前的精心预设和课堂的动态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为有效教学画龙点睛,为高效课堂演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追问,即对课堂问题顺势深入的探寻。具体来说,就是课堂师生互动时,学生处于对问题理解由浅及深的临界点时,教师基于学生理解的实际,巧借追问加以点拨,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有效的课堂追问,既反映了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和预设教学后,能否游刃有余地关照和驾驭各种课堂生成因素的能力,也考验了教师的教育机敏性品质,即能否在追问契机出现之际及时捕捉、迅速反应以及准确判断。有效的课堂追问,对学生而言,能让学习理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追问是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追问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追问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力,突破教学的难点,挖掘文本的内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6.
《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就"追问"的内涵做了这样的表述: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有效的课堂追问,反映出教师能否充分解读文本,对课堂提问及生成进行充分预设,也反映出教师能否得心应手地关照每一位学生,能否驾驭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各种因素,能否有敏锐的课堂捕捉能力和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效的课堂追问,也反映出学生能否追随教师的步伐渐入佳境,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有效的课堂追问,也直接决定了课堂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了课堂是否有效、高效.  相似文献   

7.
追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当然它更是一种课堂的艺术,它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反思。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追问,是课前精心预设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巧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有效组织课堂追问,能够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能设计出巧妙的追问问题,抓住追问的时机,并采取恰当的追问策略,让追问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进而演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正>最早关于追问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逐步深入地问。在检索关于追问的文献时,笔者发现,人们对课堂追问意义的理解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追问,目的是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由此可见,课堂追问是指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问",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智慧而鲜艳的花朵;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课堂成为快乐的思维驿站。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有效追问,其实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的微型诠释。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问之后,教师富于启发性、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通过追问达到教师强调某个关键点的目的,让学生抓住重点,清楚问题的本质。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需要强调的关键问题,并努力地想把问题彻底弄清楚。追问是高效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追问”可能是一种极好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教师插话的方式,它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入与多元,有助于实现三者之间的高层对话。它是实现课堂“生成与预设”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2.
“追问”是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语言表达和运用.本文从师生课堂教学几个互动环节出发,提出如何适时、有效把握追问的六种艺术策略,夯实高效课堂.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潜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朱琴秀 《考试周刊》2012,(91):71-72
追问是指在学生解答了老师预设的问题后,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它可以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主动质疑,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在认识冲突处追问,在认识粗浅处追问,在探索方法处追问,在发生错误处追问,从而生成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进行多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理解透彻为止。课堂上及时而有效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展现,是教师主导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相似文献   

16.
追问,古已有之。孔子的“循循善诱”,其行为实质就是追问。追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对原有问题作进一步深化处理。当教师在师生的答问互动活动中,发现学生在某个问题上产生选择困难、线索紊乱的时候,可以对原有问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走出困境。一、“追问”缺失原因【教师原因】1.惯性巨大在传统课堂中,老师习惯了“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教学方式。尽管在一轮又一轮的课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预设,而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开放性较强,在长时间的新课程理念浸润下,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丰性、独立性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经常出人意表,超出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常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预设与生成作出一些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堂追问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这样才能让阅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预设,而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开放性较强,在长时间的新课程理念浸润下,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经常出人意表,超出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常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预设与生成作出一些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追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理答行为。它的价值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展现思维过程、提升教师的课堂智慧。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要凸显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情况找准时机巧妙追问:追问意外,问得"非预设知识生成";追问关联,问得"认知结构拓展";追问内涵,问得"错误认知修正";追问过程,问得"内隐规律外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