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8,(12):22-24
一、实践操作,引入新知 1.想象操作。 师: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可以摆几排?能不能用一道乘法算式把你的摆法表示出来?2.展示交流。 电脑随机出示图形和算式:  相似文献   

3.
徐芳 《江西教育》2006,(10):40-40,43
(出示母子俩合影的照片)徐老师有个可爱的儿子名叫天天。那天天和徐老师是什么关系呢?天天是徐老师的儿子,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徐老师是天天的妈妈)那我和你们关系又可以怎么说呀?是啊!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数学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例题以及第72页想想做做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与因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P70—72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它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感受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想象拼长方形,并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案例】师:你能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呈现如下拼法:师:以“4×3=12”为例,我们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相似文献   

8.
[案例]师:你能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呈现如下拼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117页“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完成例1后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八中的1—4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地进行有关的判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编者经过反复斟酌、精心挑选才确定的,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同时,主题图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进而亲近数学。在教学中,教师本该重视主题图的"原型启发"和"根基"作用,但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二算结合’实验课本第三册“找补数”一节的教学目标是:(1)扩充补数的概念,学生掌握互补的两个数的特征,学会并掌握找补数的三种方法;(2)培养学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过程由下面四步构成。一、铺垫练习,设疑定向学生完成下列练习题:1.日算抢答:48+()=100,100-39=(),()+351=1000,1000627=(人2.珠算竞赛:打555。3.填空:4和6的和是(),所以()是6的补数,()也是4的补数,()和()互为补数。点评:教师通过第l、2题,创设了符合学生表现…  相似文献   

12.
教学流程: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师:淘气和他的哥哥去参加一个经验交流会,他的哥哥在自我介绍时说:"我叫淘淘,我是哥哥。"台下的许多家长不高兴,有人嘟囔着:"你是谁的哥哥呀?"师:淘气又接着自我介绍:"我叫淘气,我是弟弟。"(生大笑。)师:看,你们都笑了,淘气话音刚落,台下的小朋友们也哈哈大笑起来。你们为什么笑啊?  相似文献   

13.
片断:找36的因数 师:请同学们把你找到的36的因数写在横线上,要是能把找的方法写下来就更好了。(出示一个同学的答案:1、36、2、18、3、12、4、9、6)这个同学把36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了吗?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93页例2.教学目标:1.在掌握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黄老师应邀参加浙江大学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五大名师”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为与会的1000多位同行上了一节“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示范课。黄老师以生活中的事例作比喻引出新概念,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下课前的“动脑筋出教室”游戏,新颖有趣,别具一格。教学过程中,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了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唱首歌好吗?生:好!(文体委员站了起来,准备起音,老师请他坐下。)师:今天能不能由老师点歌,老师点什么,你们就唱什么?生:试试看!(学生显得很自信。)师:我很喜欢听一首歌,歌名叫《世上只有妈妈好》,会唱吗?生:(齐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黄老师应邀参加浙江大学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五大名师”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为与会的1000多位同行上了一节“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示范课。黄老师以生活中的事例作比喻引出新概念,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下课前的“动脑筋出教室”游戏,新颖有趣,别具一格。教学过程中,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了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们推出了“优课存盘”这一栏目,主要发表小学、初中各学科优课实录,它可以采用师生对话形式,也可以采用叙述的方式,记录一堂有创意、可供其他教师借鉴的课(或一堂中的某个片断)。这一栏目是去年“素质教育课例”栏目的延伸,欢迎广大中小学教师及教研员来稿(实录及评析),字数在3500字以内。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约数和倍数”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应通过操作、观察和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教学目标: 1.在做数学中领悟整除的意义, 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 2.在计算、分类、归纳中,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3.体会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