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除了它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数百年来几乎从没间断的研究资料也使它带上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烙印。然而,对于《哈姆雷特》这部戏剧的研究往往以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作为绝对的中心,研究哈姆雷特的文章汗牛充栋,正如法国小说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所说:"哈姆雷特…人类一向加  相似文献   

2.
<正>《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标志着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千百年来,各国学者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研究热潮从未消减,解莎翁者莫不竭精尽力,试图探讨并解决《哈姆雷特》中有关"复仇""生存还是毁灭""戏中戏"等诸多问题。据统计,平均每12天就有一部关于《哈姆雷特》研究新成果的著作问世(见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戏剧的修辞语言历来被人们赞叹,而莎剧修辞语言魅力在其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五四运动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间段从隐喻研究《哈姆雷特》在中国的翻译,通过对比梁实秋和卞之琳的《哈姆雷特》中译版本来研究《哈姆雷特》在中国的翻译历程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哈姆雷特》研究中"悲剧性格论"和"延宕复仇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异议,并重点解析了哈姆雷特复仇心理的特点,旨在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促进《哈姆雷特》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这是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里关于演员艺术的精彩论述。虽然,它是主人公哈姆雷特导演《捕鼠机》时对伶人们说的,却很能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特别是分析反映资本主义产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直都在讨论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为何坎坷,文中哈姆雷特性格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他的性格。哈姆雷特对身边人,对自己母亲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哈姆雷特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并不影响读者对哈姆雷特的喜欢,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本文从两方面解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一是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复杂性,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笔下家喻户晓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历来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莎翁的《哈姆雷特》的基础上,探索哈姆雷特的多重而又复杂的矛盾性格,进一步加深理解人物悲剧命运的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绝对压制性视角出发,讲述一个复仇故事。然而,由文本开放性引发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从未停止更深层次的探寻。约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以哈姆雷特的母亲和叔父为主要人物,对莎士比亚的故事进行重新建构,彻底扭转了葛特露在《哈姆雷特》中的失语状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本文以《哈姆雷特》和《葛特露和克劳狄斯》二文本为依托,从正义性的消解入手,以葛特露形象的转变、克劳狄斯弑兄行为在新视角下的合理化、哈姆雷特在复仇中表现出的怀疑主义与性格矛盾的交缠为线索,分析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以及克劳狄斯弑兄行为的合理化与否。  相似文献   

9.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主要是通过他的拖延复仇来表现的。冲突的主题是曲折复杂的。作通过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从各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特性。在《哈姆雷特的拖延复仇分析》中,作主要从宗教道德和心理两方面浅析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从而提示了哈姆雷特这个矛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造成拖延复仇的真正原因所在。《哈姆雷特》在世界学史上是颗永不衰落的恒星。它的成功之处一直被后人所模仿,是一部优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莎剧《哈姆雷特》作为一部经典悲剧受到历代评论界的关注。对于《哈姆雷特》的许多非议莫不涉及其“鬼魂”情节出现的合理性。历来的诸多论调认为作为超自然事件的“鬼魂显灵”有碍于依赖客观逻辑叙述的《哈姆雷特》的悲剧性的发挥。本文针对此前评论界在此问题上的诸种观点对《哈姆雷特》中“鬼魂”情节的合法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季美萍 《现代语文》2010,(6):117-119
老哈姆雷特是《哈姆雷特》一剧中唯一一个没有以实在形象出现的角色,但他对哈姆雷特的复仇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拉康精神分析的理论,通过哈姆雷特复仇自我形成过程的分析,揭示老哈姆雷特实际上是哈姆雷特象征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语义场理论角度分析《哈姆雷特》的语义层级,并阐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通过语义场理论解读《哈姆雷特》,为文学作品等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看了一部法国纪录片《是和有》,英文题目叫做《To be and to Have》。首先对它的英文题目产生了兴趣,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说过的那句经典台词  相似文献   

15.
《哈姆雷特》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其实是以男性为中心,致力于追求男性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以及男性对自由的一种追求.《哈姆雷特》没有重视女性的生命价值追求,更没有关怀和关切她们的命运.《哈姆雷特》所表现和传达的全部是男性的世界观和主张,整体基调都是注重男性的个性思想解放和生命的平等.《哈姆雷特》叙事所体现的基本主题就是以男人为本,完全把女人排除在权力和利益之外.  相似文献   

16.
梅琳 《林区教学》2013,(1):66-6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文学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进行形象分析,并具体阐述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其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笔者现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及波洛涅斯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从而展现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人物刻画真实、立体,性格各异。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剧中其他主要人物进行赏析,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再次深入品读莎士比亚大师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莎士比亚悲剧系列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中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哈姆雷特这一核心人物无疑是当中的关键,他是一个集合了"高贵与粗俗"、"理智与冲动"等矛盾的复杂人物,通过对他的刻画,莎士比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不能忘怀的悲剧世界,本文就将对《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的人物塑造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以复仇起笔,贯穿全文的,是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为了复仇,他甚至抛弃了心爱的女人奥菲利娅,最终导致后者因绝望疯狂而溺死。作为莎翁悲剧的集大成者,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悲剧爱情是《哈姆雷特》中一个重要的悲剧元素;爱情的幻灭与复仇的过程构成了剧本的主要框架。  相似文献   

20.
精彩文摘     
《师道》2003,(12)
记得物理学家霍金曾用“果壳里的数学”(theuniverseinanutshell)为他的新作命名。这个典故出自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在剧中,这位忧郁的王子说,即使把他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是宇宙之王。而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也说,编著一部思想史而不深刻研究每一个时代的数学观念,就等于是在《哈姆雷特》这一剧本中去掉了哈姆雷特这一角色。其实哈姆雷特这种独步天下的感觉,移植到数学身上,同样贴切。果壳中的哈姆雷特与果壳中的数学和宇宙一样,既张扬了理性的力量,也暗示了理性的局限和对体验世界的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对于浩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