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邮宣传折,顾名思义,是配合我国邮政部门发行新邮印制的宣传品。内容主要包括:邮票发行计划、拟发邮票图稿、办理预订事项等。由于该款印刷品为国家邮政部门印制,集邮者免费索取、收藏,多年来颇受集邮者重视与青睐。我喜爱收藏新邮宣传折。它对预告新邮、预订新邮和收藏新邮,有着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别看它小,用途可不少。有了它,可以了解掌握全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按时购买和研究新发行的邮票。宣传折上的邮票图稿,让集邮者有先睹为快的乐趣,能够激发收藏欲望。对我这样喜爱极限、原地集邮的人来讲,依据新邮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0,(11):2-2
本刊讯 上海市邮政局根据国家邮政局通知要求,结合上海新邮预订工作的实际,将2001年纪特邮票预订工作的有关事宜敬告本市广大新邮预订户: 1、国家邮政局暂定2001年发行纪特邮票25套,  相似文献   

3.
筱娴 《中国集邮》2001,(12):25-26
11月份,全国各地的邮政局和集邮公司正在为2002年新邮预订而鏖战,作为一年一度的集邮业务主要冲刺阶段,近期恰恰是一年之计在于“冬”的关键时刻,许多邮政企业纷纷拿出高招来吸引预订户,为2002年的集邮收入而拼搏,虽然二级市场上依然显得风平浪静,但邮人却可以从市场上不断有人在推销新邮额度的情况中,闻到预订大战的硝烟味。考虑到2002年是邮政营收至为关键的一年,因此新邮预订的完成以及纪特邮票的发行计划如何,已成为影响一年市场集邮收入的重要因素。但从  相似文献   

4.
张效众 《中国集邮》2001,(12):21-21
中国加入WTO在即,我认为:新邮票在发行期间应敞开供应,让所有中国人能以发行价格自由地买到自己中意的新邮。换句话讲,在新邮发行期间无论你有无新邮预订卡或是否办过新邮预订手续都能够购到新邮。这才是应有的总原则,才是努力朝与国际接轨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的新邮发行计划和预订政策看,邮政管理层还是广纳良言,充分听取了集邮者的呼声和建议,新邮的发行和预订政策都有较大的变化和改进,做到尽力为集邮者的利益着想,向集邮者利益倾斜。救市举措又向前迈进了扎实而又稳健的一步,使我国的集邮和邮市发展前景又露出了一道希望之光。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2004年新邮预订工作于11月10日至12月10日期间进行。一年一度的新邮预订总是牵动广大集邮者的心。为此,每年一进入10月后,笔者总要接待一些相识或不相识的邮友来询问有关新邮预订的种种问题。例如明年新邮紧缺不紧缺呀?能不能预订得到呀?发行量是多少呀?会不会跌进面值呀?等等诸如  相似文献   

7.
宝木 《中国集邮》2000,(1):12-13
21世纪起始年的邮票内容如何,以及会对邮市造成什么影响,是众多集邮非常关心的事情。从近20年来新邮在邮市好恶的变化看,除了发行量作为影响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外,邮票本身的设计、票幅、印刷版别和质量以及题材等诸方面因素。也往往影响到新邮的价格定位和走势。国家邮政局于新邮预订前夕,将明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85%的邮票图稿亮相公众,以引起邮人的关注。笔根据业已公布的2000年计划安排20套83枚(其中3枚小型张)邮  相似文献   

8.
再过一个月又到2008年新邮预订的时候了,回首往年,纪、特票"预订和零售并举"的办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原有的老问题(新邮发行前有期货交易,发行牟利,少数邮品仍处于低面值)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的新邮预订采取一次性交纳全年新邮票款,然后定时或年终一次性取票的方式。虽然方便,但邮人对此抱怨不已。众所周知,每年邮政部门发行20套左右的新邮,均事先公布计划,这些邮票题材丰富,设计手法多样,有精品,也有平庸之作,即便是同一套邮票,每一枚之间也有优劣之分,更何况每位邮人也有自己所喜欢的选题和图案。对此,早在几年前,就有邮人提出能否在预订新邮时可以随意选择预订,即可任选种类。甚至有邮人提议每一套新邮也可以按枚选择预订,但终究未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陈利敏 《中国集邮》2000,(12):29-29
一年一度的新邮预订又将拉开序幕。明年的新邮如何订、值不值得订,也将再度成为集邮爱好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1948年,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之下,美国邮政也发行了大量新邮,造成新邮过剩,全年30套新邮使得著名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专题文章《邮票太多了》(附图)。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也存在着供求关系。当邮政当局发行的新邮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者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要造成供给过剩。现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的新邮预订已经尘埃落定,尽管此次投放的预订额度较1999年的新邮预订总量削减了40%,而且国家邮政局还破天荒地提早公布了17套新邮图稿供邮人先睹为快。从种种迹象表明,为了提高新邮的透明度,管理层还是有所作为的,并且花了一番心思。但从预订的情况看,实际反映并未如人们先前预料的那样,出现火爆的抢订场面,许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的新邮预订既没有早早地高悬免战牌,又没有如数完成已削减的额度,而是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一些邮政企业在截止日期后仍然对手中尚未完成的额度发愁,此情此景不得不让人感到悲愤。  相似文献   

13.
11月9日上午,国家邮政局在京召开了新闻通气会。通气会包括4个方面内容:(1)展示2000年主要邮资票品,特别是11-12月还未发行的邮品;(2)介绍2001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3)2001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介绍;(4)2001年新邮预订方式。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新邮发行首次推出网络预订,笔者尝试了这种新兴的预订方式,并在2011年分4次收到网络预订的新邮,获得了与柜台预订不同的体验,感慨颇多。 网络预订的注册很方便,只需依次填入注册名、密码、姓名、地址、邮编、电话等,末尾还有邮龄、收集专题、  相似文献   

15.
黄剑波 《收藏》2011,(4):140-143
邮票市场作为广义的收藏品投资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行情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变化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新中国的邮票市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起几落,火爆时引发排队抢购,新邮预订供不应求,新邮出门即暴涨数倍;低潮时也曾低于面值抛售,最低时仅仅是邮票面值的一折,邮品无人问津,市场门可罗雀。  相似文献   

16.
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于2000年4月13日公布了1999发行的邮资票品发行量,尽管公布时间较去年推迟了半个月,但根据80年代初公布发行量的时间看,仍属于正常范围,因为此前公布发行量基本上都在4月上中旬。虽然本次公布的发行量实现了1999新邮预订时管理层提出的减量20%的承诺,不过由于去年新邮在二级市  相似文献   

17.
新邮预订、“鸟巢”发行和“金猴”发飚成为近期邮市的“亮点”。 2008年新邮预定姗姗来迟,从12月1日起在全国拉开帷幕。也许是等待的太久,所以新邮预订一开始就来势汹涌。  相似文献   

18.
阿松 《中国集邮》2000,(11):30-30
进入2000年以来,国家邮政局先后发行了“2000-特1&;#183;港澳回归,世纪盛事”双加字金箔张和“2000-2&;#183;春节”小版张两种计划外邮品,且发行量分别只有500万和50万,明显低于2000年新邮的平均发行量。在一些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看来,这种“计划外邮品”的发行表明了管理层有“救市”的意图,与1995年发行的“世乒赛”小全张、“桂花”无齿小全张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被认为是“济市良方”,然而,它们发行至今已有几个月了,邮市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9.
新邮预订政策自1981年开始实行,历经26年的发展变化,至今方兴未艾。这一政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其目的何在?最初的新邮预订办法做了哪些规定?请听当年的亲历者刘绪湘先生为我们讲述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0.
朝晖 《集邮博览》2003,(4):58-58
当前邮票市场正处于寒冷季节,新邮打折一片,邮人苦不堪言。尽管管理层多次采取减少发行量等救市措施,但市场并没有启动,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以为新邮的销售方式或许有问题。大家都知道,邮票有双重属性。其一是邮资凭证,这是根本;其二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收藏,这是派生的属性。按上述属性,新邮应该先在通信领域流通,然后进入集邮领域。而纵观这些年新邮的发行方式,恰恰相反,新邮发行后直接进入集邮领域。在很多地方,新邮被人们戏称是“集邮邮票”。因此,要振兴邮市,改变新邮打折的局面,应从改变其销售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