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11月份,蚌埠日报内部办起了一个业余新闻学校。几个月来,教学工作进行得很正常。我们认为这是解决编辑、记者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好方法。蚌埠报创刊只有二年多的时间,青年干部很多,他们迫切地要求学习业务和政治。特别是去年大跃进以来,报纸工作人员的思想跟不上客现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显得越来越突出,这种要求也就越来越突出了。市委领导同志曾多次要求报社同志挤出时间来加强学习。报社编委会虽然也对学习问题作过多次安排,但由于编辑、记者忙于发稿,仍然坐不下来学习。去年10月,我们推广了和党委合编版面的办法,加强了通讯工作,改进了工作方法,克服了忙乱现象,在这个基础上,编委会决定成立一个业余新闻学校。如何安排时间是办业余学校的关键问题之一。我  相似文献   

2.
(一) 1958年和1959年以来。伴随着连续大跃进的形势,河南省出现了蓬蓬勃勃的全党办报的新高潮。现在,书记挂帅的党委通讯组,遍布全省各地区、各战线,形成了一个党委直接领导的、群众性的通讯报道网。各级党委除了加强自己的报刊的领导外,都把办好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地组织和领导群众性的通讯报道运动,从各方面支持编辑部的工作;许多党委负责同志积极为报纸撰写稿件,亲自主持会议部署通讯工作,帮助通讯组制定报道计划。因此,大批稿件源源不断地涌到编辑部,数量倍增,质量也有显著提高。河南日报发表的地方新闻,四分之三是通讯组和通讯员写的。这对河南日报抓好方向性问题的报道,提高言论质量,改进文風,都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为增强河南日报的思想性、战斗性和指导性创造了空前良好的条件;为报纸工作继续跃进打开了崭新的局面。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胜利,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报纸工作的大跃进去年是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大跃进的一年。我们报纸工作是不是跃进了呢?报纸工作在去年也是大跃进的一年。拿我们安徽来讲,去年报纸发展数量是跃进的,全省县县都有了报纸,半数以上县报是在去年大跃进中办起来的。报纸发行数量大大增加,全省现在达到一百多万份。如安徽日报在前年只发行八万份,现在就翻了一番。从质量上来说,也有很大进步。我们报纸的报道内容,无论是新闻和言论,都基本上掌握了党委的意图,贯彻执  相似文献   

4.
“钻进去”与“跳出来”——写好通讯的体会陶发君吴政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几年,我们实在算不上写通讯的高手。然而,由于偏爱通讯,尤其学生时代曾被焦裕禄那篇通讯感动得泣不成声,便特别看重、且经常学习和实践这一新闻体裁。久而久之,也就触摸到几许要旨,写过一些为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生前曾赞扬过一些新闻作品。这些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应注意到这一方面。那么毛泽东究竟赞扬过哪些新闻作品呢?要准确地说出全部篇目,是困难的,但部分地说出,则有可能。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我根据这些线索,查原稿,弄清写作背景,进行必要的追踪,觉得颇有收获,乃写成此文。  相似文献   

6.
(—) 在我国通讯体裁的发展过程中,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一些不朽的通讯作品为我们提供丁学习的光辉范例. 大家知道,新闻工作是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从事革命活动的一部分,有些导师就是从新闻工作开始他们的革命活动的.早在1847年,恩格斯就亲手写作了许  相似文献   

7.
1996年12月份,我写的通讯《凌晨:风力8级,气温-18℃》,分别获1996年北京新闻奖二等奖和1996年北京工业系统新闻奖一等奖。我采写这篇通讯的体会是:在平凡之中捕捉精品。近年来,树立精品意识已成为各新闻单位为提高新闻质量突出强调的问题,我们《北京铁道报》也把精品战略作为提高报纸质量的重要途径。如  相似文献   

8.
毛浑东同志的办报思想,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指针.特别是在返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时代,如果不去认真学习,体会和贯彻毛泽东同志的办报思想,报纸就会落后,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党给我们的.也就是这个不平凡的时代所要求于我们的不平凡的任务.因此,应当经常根据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办报方针,检查我们的工作.今春,  相似文献   

9.
增加新闻载体信息量,是新闻专家一再呼吁的一个问题,也是众多读者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强化编辑记者的新闻主体观念,并要有相应的过硬措施或制度保证。《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首届“中国新闻奖”复评委员1990年10月于南京向全国各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台长和同行们发出了郑重的呼吁书。呼吁书指出:我们“不安地注意到,在送评稿件中,消息较少,质量较差;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这是新闻主体观念薄弱,报纸‘杂志化’、‘通讯挤消息’、‘长挤短’现象的一种反映。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将导致新闻载体信息量减少,新闻质量降低,势必影响宣传效果,脱离群众,不  相似文献   

10.
通讯应该具备新闻性、政论性和形象性,这似乎没有异议。然而也不尽然,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通讯的新闻性,以报道事实为主。那么,为副或为辅的是什么呢?我以为,那就应该是政论性和形象性。关于形象性,自从穆青同志提出新闻也应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之后,很多新闻工作者已经注意在通讯中通过情节和细节来刻划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但通讯的政论性,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本文想就此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参加1992年度中国新闻奖作品评选,有幸研读和学习了送先作品(主要是新闻和通讯),受益匪浅。现仅就入选获奖作品的内容特色,谈谈印象比较深的几点。纵观入选获奖作品。给人印象突出的首先是,我们的新闻工作已经把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我们新闻界常讲:好新闻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获奖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以朴实而生动的文笔,报道了在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心声     
创办《新疆新闻界》,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决定。我们这里有许多同志是新闻写作爱好者,非常希望多学习一些新闻知识,但过去各通讯刊物系统地登载这方面的材料较少,不能满足需要.16开本的新闻杂志创刊,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工作通讯如何创新?这既是个新课题,又是个老话题,因为记者在采写实践中,几乎每次都有突破和超越自我的主观愿望,想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探索,有所追求,于是,我们在工作通讯的采写过程中,就应该注意把握和摸索其中的规律,寻找那些能使我们日有所进,年有所长的途径,防止和避免那种年年人不同,岁岁我依旧的原地踏步的窘境。我认为,工作通讯的成败,关键在立意。立意粗俗、一般、大众化,则通讯写得再好也不能算成功。相反,立意高深新颖,立意别致独到,自然决定了笔下所选择的材料也不会瓜菜代,当然,这是在已经具备了工作通讯采写基本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这是首届“中国新闻奖”36名复评委员向新闻界同行发出的呼吁。近两年我国新闻事业有长足进步,但还存在着一种倾向。“消息较少,质量较差;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将导致新闻载体信息量减少,新闻质量降低,势必影响宣传效果,脱离群众,不可能造就出好的新闻队伍,也难以完成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应承担的任务。”新闻要短,这是由新闻规律所决定的。早在四十年代,中宣部、新华总社就发过指示,要求把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建国后,新闻界也多次提倡写短新闻。可是,新闻总是短不下来,似乎成了困扰新闻界、阻碍新闻改革的痼疾。  相似文献   

15.
河南汝阳县在通讯工作上出现了大跃进的局面,全县已经组成158个通讯组,包括4236人的通讯员队伍。现在全县从机关、厂矿、学校到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通讯网。农村中做到了社社有通讯组、队队有通讯员。1959年8月到11月半三个半月中,全县向省、地、县三级党报、党刊和广播电台、广播站共投稿14598篇,被采用的有4423篇。通过这一时期的努力,通讯工作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普遍开花到巩固提高。由保证数量到保证质量,由写动态消息到写通讯、散文、小小说,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视察新华社工作时对新闻工作提出了两点希望: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这是党中央送给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是新闻工作的座右铭。“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两句话凝炼地总结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指明了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前进方向。它既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要诀,也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关键。加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市郊区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丁文浩,是一个被人誉为善于慧眼识才的新闻“伯乐”。丁文浩专职搞新闻报道工作已经8年了,他走遍了全区各机关、乡村、企业。几乎每到一处,他都要问问谁喜欢写作,主动交朋友,把写作者往新闻报道上引导。全区几年来新闻报道人才成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都经他手把手指导过。在高中时,我和同班同学何俊卿非常喜欢写作.听说丁文浩负责区里的新闻报道工作,便冒然前去求教。初次相见,他就认真地帮我们修改了稿件,又送给我们一人一本《平顶山日报通讯》,鼓励我们多学习,多实践。此后,我们便经常前去请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不是我坚信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也许我会把它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然而我宁肯相信人民日报编辑同志的处理标准,因为他们把这篇作品发表在新闻版而不是发表在副刊或文学作品专页上,这就使我确信不疑地把这篇作品看作是属于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篇其魅力不亚于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新闻通讯。我指的是发表在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的一篇通讯,题目是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记述共产党员、山西电视台记者张根昌模范事迹的长篇通讯,原稿10000多字,我们本想把它压缩得再短一些,却再也压缩不动了。原因是张根昌同志的事迹太生动,太感人了! 张根昌同志的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出版报等新闻媒体已有过报道,并引起强烈反响。全国记协已经作出决定授予张根昌同志“无私奉献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并且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他学习。可以说,张根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记者,他的“名”不是争来的,而是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敬业精神换来的,是千千万万新闻受众由衷地赋予的。不是有许多同志希望成才、希望成为名记者吗?读过这篇通讯以后,让我们思考一下:做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从哪里起步?在什么地方下劲呢?  相似文献   

20.
风貌通讯在种属上归于新闻体裁之列,这是已经没有争论的事实,但是很多风貌通讯作品的内容无论是从新闻定义还是从新闻价值上来衡量,却又找不到其属于新闻体裁的理由,特别是从风貌通讯的历时性演变来看,这一问题体现得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