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人合一”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意义.儒家的“天人合一”,其主流精神是指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主、客未分的“天人一体”,而非以自然为本和表现为主、客分立关系模式的“天人和谐”.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道德性命之学,其旨趣在于为人的生命存在确立形而上的根据.“一体”论与“形而下”的“和谐”论不仅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其分野亦标示着能否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其表征的哲学理路作出正确的把握.以“天人和谐”释解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是对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形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语境的创造是以至上神 (天 )的出现为前提的。率先对西周天人学说提出质疑的是老子 ,在取消天的意志性方面 ,孔子远没有老子彻底。从春秋时期开始怀疑神到战国时期确认新的天人关系 ,再到汉代向旧有的天人学说的回复 ,总的趋势是使天人关系的诠释向重人伦的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广告在广告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逐渐成为今后广告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下的网络广告,提出中西方网络广告展现出年轻性、爱美性、现代性、健康性、舒适性、发展性的共同价值观;同时也指出孕育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网络广告在历史文化导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以及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苟况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思想家,朴家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根据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建立自己的认识论体系,在“天人相分”的思想上,提出“形具而神生”的命题,第一次对精神和形体的关系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并初步探讨了感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建立了以“道”为标准的认识论和“虚’壹而静”的思维方法;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提出重行的知行观。把古人的朴素唯物论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天人舍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在于,它将人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升华成做人的道德要求,并将此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  相似文献   

6.
生态人类学是生态学与人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现代生态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和涉及的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实践中已经存在,中国古代生态人类学的体系就是“天、地、人”的“三才”理论,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人类学的核心思想,指导着中国古代人民生产、生活、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实践。人类不是盲目、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通过“天人感应”、“天人互动”、“天人相参,”最终实现生态人类学的最高境界“人与天调”、“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竞技体育困惑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竞技体育产生的文化根源人手,剖析导致现代竞技体育困惑的文化因素.指出:“天人相分”的西方思维模式和理念、“喜忧参半”的科学技术发展、人文教化的枯萎与物欲的膨胀是导致并产生现代竞技体育困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天人关系"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它内容丰富、思想精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孔孟的"天人合一"、荀子的"天人相分"、老庄的"天道自然"及墨子的"天志"等观点入手,具体阐述各家关于"天人关系"的内容,并说明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哲学比较显示,天人关系的矛盾,思想根源缘于西方。东方哲学倡导天人合一,从而消弭人与自然的疏离隔阂;西方哲学主张天人相分,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对抗。西方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世界性蔓延,加剧全球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带来国际政治、社会道德、文明异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西方文明需要通过自身反省,借助东方文明的精神加以矫正,才能使人类走上真正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道教认为自然万物的生成与变化具有共同的源头,皆从"道"化生而来,完全是"天地之性"、"自然之势"。因此,人类对待自然事物也应当采取自然无为的方式,只有"寡欲知足",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常足"。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学的基本范畴,它构成了理学范畴体系的基本框架,贯穿整个理学范畴体系的始终。二程在前人的成就上,提出“理”一元论的天理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的有效阐发、诠释及转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本文主要采用身体现象学的方法,依据儒家文化之礼仪观、身体观,从实践智慧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传统意蕴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与诠释,揭示了"身礼一体"的文化意义.研究认为,中国武术"身礼一体"体现在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与心关系等四重维度的智慧表达,彰显了显著的根身性、反身性、切身性的具身性特点.最后,根据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内在特征以及创新转化的时代诉求,提出了加强"身礼互训、契合"内容与形式"、建构"主体间性"、对话"传统与现代"等复魅及重构路径,旨在促使"身礼一体"的中国武术得以真正可能.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思想在庄子思想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我们的许多研究并没有根据上下文来深入讨论,而往往是望文生义,以至产生了许多误解。基于此,文章对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渊源、实质以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期读者能对其有比较正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路学军 《职大学报》2012,(5):21-26,38
在墨子思想中,天志观念颇具特色,不仅自成一体,而且与其经济伦理思想的形成与演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在墨子那里,"天志"说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墨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中,墨子的经济伦理学说不仅以"天志"说为思想基石,而且还将其作为实现自己经济伦理思想的一种手段,同时"天志"思想对墨子义利观、节用、自力以及诚信等经济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几种偏向暨矫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农村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着“放任型”、“守旧型”、“家长型”、“官场型”、“市场型”、“虚浮型”等管理上的偏向。为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管理类型提出不同的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第三代领导和第四代领导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人才思想。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的科学内涵方面,提出科学人才观,对人才的定义作出了科学的界定;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理论,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方面,进一步创新了人才的选用标准;在人才的管理和保障方面,提出营造"四个尊重"的环境氛围、完善分配制度、创新激励机制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及特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开发和传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