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旨在报告我所观察、记录的教师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的挑战,在此提示了创造"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要点。现在,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  相似文献   

2.
教育革命从教室萌生。日本著名教育学者、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佐藤学近日在一场名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与学校改革》的专场讲座中指出,"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创造新的课程和新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教师》2013,(20):F0002-F0002
ISBN:978-7-5617-9324-4作者:(日)佐藤学译者:钟启泉陈静静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24.00元开本:16开包装:平装现实的学校正在沦落,随着学年的升高,多数儿童会逃离学校,逃避学习,逃离书本。尽管教师拼命努力,现实的学校正在变质为这样的场所——儿童们越是上学就越是丧失学习的乐趣,越是丧失合作学习的伙伴,越是丧失支撑学习  相似文献   

4.
刘东华 《湖南教育》2009,(12):51-5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这样,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书籍就是这样一种奇幻的东西,如今在印刷的时代日益远去的时候还能静心地翻阅书本品味书香,你就能把持着皎洁的心境,升华着文雅的情操。因为,读书比任何一种愉悦的方式更需要心智的宁静,也更能带给人安详。在越来越躁动不安的社会,书籍会给你一块生命的绿洲,心灵的净土,精神的栖息地。读书入境时即使人处车马喧,也会心在东篱下。它是另外一个世界,收藏着许多人,许多时代,许多地域的传说和智慧。它所赋予你的思想远比现实生活赋予你的更为生动、更为神奇。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论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思路,然后以管理会计实务课程为例,论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最后阐述了教师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7.
今天,以人为本的课堂转型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更有意识的探索与追求。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正进行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是“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课堂是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教师基本上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而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少或没有,这样,学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12%的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其中23%的学生认为听得懂(含前一项数据),63%的学生认为能坚持(由于纪律的原因),14%的学生认为没兴趣.这说明学生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存在着比较强的抵触情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活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10.
梁晓丽 《广西教育》2023,(24):143-147
本文阐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理论,分析高职教师口语课程的性质以及该课程与“对分课堂”模式的契合度,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中“轻声”教学内容为例,从课前准备、教学目标设定、具体教学过程三方面论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提升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厘清了“课堂革命”的内涵及“课堂革命”的必要性,并针对现行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要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心灵革命”为引领,采取“内容革命”“方法手段革命”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革命”等措施,回答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如何进行“课堂革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场基础教育课堂“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像潮流一般,几乎要席卷全世界。这场“革命”的最大特征是,将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而课堂的主要任务也在于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同时创造公共性、民主性、卓越性的学习环境成为学校生活的中心,创建学习共同体也自然“成为学校改革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逐步加快,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真正为国家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必须不断提升。现阶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双师型”教师已经广泛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高校也在采取积极措施,以期提升师资建设水平。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以教师学习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路径。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师范教育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其教师发展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发展的外部环境到关注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历程,最终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发展源自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这才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提  相似文献   

15.
袁小燕 《江西教育》2022,(16):92-93
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缔造“以幼儿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以幼儿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构建,要以兴趣为起点,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以探究为核心,让幼儿练习数学方法;以境界为追求,渗透学生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杜存军  马国智 《考试周刊》2012,(71):184-184
常态下的教师听课是和学生坐的方向一致,面朝黑板,即面向授课者,既观其形,又闻其声。因对面坐着听课的同行和领导,授课者会竭尽其能,尽情"表演",造成很多课华而不实,作秀成分很大,以博得听课者的好评,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则忽略不计。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违背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摒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听课须坐在学生的前面,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境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过几年的课改,广大教师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小学数学学生课外合作学习进行初步探索。在新课程中,已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但应该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教育与指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转向“全方位”,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编采视角作为发展学校组织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时代旋律。设若把聚焦的目光回到原点,我们不难望见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和管理。设若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师生交往及其引动的生命成长,则学校课程是师生交往的内容和情境系统,学校管理提供的则是师生交往的航向、动力和条件保障。作为学校全员价值认同、精神追求和行为模式的集中表达,学校文化涵盖了以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管理文化、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文化、以促进生命自主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先进的学校文化表征着现代学校的品质、磁力、张力和个性,影响着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可谓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魂。我们固然需要从一般意义上明晰学校文化的特质、内涵和价值,更渴盼“历练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因历史积淀、环境资源、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的不同,各个学校的构建策略亦有差异,学校文化因之而摇曳多姿。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学校文化构成的要素出发,沿着学校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的个性化路线,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呈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技术,是我们接续“用思想办学”主题后,聚焦学校文化建设的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19.
刘徽 《现代教学》2014,(10):77-79
要成功地实现合作学习,布霞合适的合作任务是天键。每一个课堂上几乎都存在着差异,有上位的学生、中位的学生和下位的学生,而大部分教科书的难度是按照“上、中、下”三层之中的“上”的中等程度来编写的,教师的教学也是按照这个程度来组织的。因此,对于上位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而对于下位学生而言又过难,只有对于中位的学生才具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因此,教学只对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邓晓明 《考试周刊》2010,(49):117-118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互动教学冲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的许多旧框架,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互动课堂环境,创设交际情境,师生互教互学,使学生积极体验和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