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涣  肖卫国 《预测》2022,(4):48-54
数字经济背景下,以“云、网、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本文选取2012~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模型对企业金融化,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了数字化技术的调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水平越高,其投资效率越低;当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减弱;数字化技术水平对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化技术越高,内部控制越能减弱企业金融化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CEO权力配置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发现,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CEO权力与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企业CEO权力与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产权性质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以上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说明CEO权力配置治理效应随着企业周期异质性发生改变,提出相机配置CEO权力观点。  相似文献   

3.
孙瀛  张士强  廖显春 《科研管理》2022,43(5):200-208
目前国内有关避税经济后果研究较少,对非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少并且说法不一。由于2010年的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资源型企业税负加重,资源型企业避税是为企业节省累积现金流因而“积少成多”,还是企业因避税引发更多的代理问题“因小失大”?本文构建了“企业避税—代理成本—非效率投资”的中介效应模型,运用2010-2017年资源型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源型企业避税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型企业避税会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并增加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第一类代理成本在企业避税与非效率投资之间有遮掩效应,第二类代理成本在企业避税与非效率投资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避税影响非效率投资的调节变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越大,企业避税对非效率投资的正向作用越大。内部控制缺陷越小,企业避税对非效率投资的正向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4.
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金融资本支持企业RD投资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首先,构建金融发展对企业RD投资阶段边界影响的理论模型,认为超过一定边界的金融规模或金融效率不利于企业的RD决策和RD投资。其次,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HECKIT模型和门限模型实证检验发现:(1)金融规模影响企业RD投资具有双门槛值,深化不足或过度扩张的金融规模不利于企业RD投资。(2)金融效率影响企业RD投资具有单门槛值,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利于企业RD投资。(3)金融发展对企业RD投资影响更多体现在扩展边际。金融效率是跨越企业RD投资过程中规模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静  郝颖 《科研管理》2014,35(5):84-92
通过对政府干预企业投资活动的理论阐释与动机的分析,本文研究了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政府干预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却具有非对称性。(2)由于产权控制特征的不同,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和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对地区政府干预程度的敏感性交替最大化。(3)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是政府推动投资扩张动机整体抬高了投资率的结果。(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与市场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则具有负面的市场反应。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效应的非一致性表明,政府干预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滞后的一种制度性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模型的企业投资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企业价值的增加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率,对投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将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本文将DEA方法运用到企业的投资效率评价中,在此基础上引入两个虚拟决策单元,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方法的DEA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并以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C2R模型和改进后的DEA模型评价企业投资效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反映我国房地产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较严重,发展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7.
刘飞  杜建华  Chao Bian 《科研管理》2020,41(2):152-161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国融券卖空的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股票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股票卖空机制抑制了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增长;(2)股票卖空交易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上市公司更加显著;(3)股票卖空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被收购的威胁,促使企业采取真实的盈余管理等作用渠道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资;(4)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出现研发投资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8.
李秉祥  李越  姚冰湜 《预测》2015,(3):40-45
本文以管理防御理论为基础,编制互惠量表并建立回归模型,检验机构投资者互惠行为与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广义互惠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负互惠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机构投资者平衡互惠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相关性不显著。本文探索性地应用互惠量表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应,为改善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IT投资转化为绩效的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制造企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建立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转化效率测评模型,利用价值链DEA模型对发生在制造企业内部的IT投资转化为IT资产应用能力和IT资产应用能力转化为IT影响的两个过程相对效率进行了测评.最后,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两个过程的企业内部因素,为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转化效率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控制权私利的投资效率与挤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颖  刘星 《科研管理》2010,31(3):165-170
摘要: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机驱动资本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理的两层代理框架下,构建了企业内部经营者攫取控制权私利所引致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模型。模型研究和扩展分析表明:(1)企业生产部门的低效性引发了经营者通过攫取私利增加收益选择权的动机;(2)在国有股权虚置和内部人控制显著的治理结构下,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营者私利的一致性、股权激励机制的弱效性以及薪酬管制的制度刚性,使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更多采用融资资金对经营者攫取私利的收益选择权进行补偿,引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3)低效部门经营者的攫取私利动机和实际控制人补偿行为的相互作用,不仅导致了企业投资的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投资资金在高效部门和低效部门之间的配置产生挤占。  相似文献   

11.
为拓展产品市场、企业与股票市场等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以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投资组合分析与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考察产品市场竞争、研发投入与股票收益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国市场来说,产品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企业带来高收益,但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收益反而会有所下降,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企业会获得更高的收益,且研发投入会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对股票收益的作用效果。最后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均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闫伟宸  肖星  王一倩 《科研管理》2020,41(8):148-159
本文以2003-2013年发生高管变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企性质和高管特征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若国企由市场性变为行政性、高管由非行政背景变为行政背景后,企业投资效率降低;若高管由非专业背景变为专业背景,企业投资效率提升。进一步发现:在行政性国企中,行政背景高管对投资效率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影响,而在市场性国企中,专业背景高管对投资效率影响更大;此外,相对于高管特征而言,企业性质对投资效率起到了更加主导的影响。本文对深入理解国企投资行为,国企性质和高管特征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有重要的意义,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和国企高管的选拔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郭晓玲  李凯  石俊国 《科研管理》2021,42(11):129-136
  客户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买方市场势力是客户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中的6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市场竞争强度和市场动态性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买方市场势力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买方市场势力对创新研发投入产生的“促进激励效应”越明显;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动态性越高,买方市场势力对创新研发投入产生的“促进激励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赞  杨鸿杰 《科研管理》2022,43(1):153-160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为显著。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非房地产企业参与房地产投资,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造成影响。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工业企业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该投资行为在短期和长期中对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对于企业经营效率则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从企业研发和创新的角度理解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角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河北省新三板挂牌的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14—2016年研发活动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SFA模型,实证测度政府RD经费投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政府RD经费投入对企业技术知识产出具有轻微的负向作用,对创新产品市场化产出的正向激励作用有限,政府RD经费投入对企业RD资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企业RD资金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企业RD资金投入要比RD人员投入更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开容  陈爽英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42-1348
 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研发投入不足的现状。以2006年的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外部制度环境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服务对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民营经济竞争程度、政府管制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则有显著消极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将能促进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进一步作用于其技术创新活动,这为民营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以及政府的制度建设都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实证研究我国政府补助对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初创期的企业政府补助力度不足,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补助过多。政府补助与初创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成长期企业RD投入强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没有证据表明政府补助强度的升高会对成熟期企业研发投入有促进或者抑制作用。政府补助对衰退期企业的研发活动有一定的激励效果。因此,建议政府应当继续增加RD投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力度,引入市场竞争和淘汰机制,倒逼国有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根据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的不同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地对企业进行补助。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进程与上市公司R&D投资: 基于产权特征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颖  刘星 《科研管理》2010,31(4):81-90
摘要:基于市场化进程驱动企业R&D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实证考察了市场化程度对不同产权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市场化程度不仅与企业R&D投资强度正相关,而且市场化程度与行业竞争的共同作用对R&D投资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2)央企和民企的R&D投资对市场化程度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地方国资委所控企业的26倍和23倍,为地方企业集团公司的2倍和18倍;(3)与地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公司相比,相同的市场化程度对企业集团R&D投资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只有在市场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后,R&D投资的价值效应才可能因市场环境的实质性改善而逐步彰显;而地方政府基于短期利益的干预,很可能削弱了市场化进程对R&D投资价值的边际贡献。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企业R&D投资的市场驱动机制和产权约束条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