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点(儿)+'小+adj'作为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格式,其组合时的临时性特征以及丰富的语用意义使得它成为青年群体的口头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从音节、语义特征、形容词的属性三个方面探讨了该格式中adj的语义特征以及该格式语用意义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第五章"谓词"部分把形容词分为两类: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包括单音节形容词(大、红、快、好)和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大方、干净、规矩、伟大)。本文讨论的就是性质形容词"聪明"在定中结构中做定语的情况,即讨论"聪明(的)人"这样的"聪明(的)N"式的定中短语在格式和句法位置上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很+adj”组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其作用主要是做谓语。其中,“很”通常被看作是典型的程度副词,但“很”在做谓语的“很+adj”结构中并不一定起加强程度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形容词的特点和副词“很”的虚化等方面探讨其原因,并总结“很”在做谓语的“很+形”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看+把+N/Pron+V/A+的”格式是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法,“N/Pron”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名词或代词,“V/A”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动词或形容词(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看”格式)。如: 1)小张笑道:行行,看把您急的,我这就去让小陈放他走。 2)老二,你也老大不小了,还这个样子,成什么话,看把这小孩子吓的。  相似文献   

5.
"形容词+‘一点'"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而又较特殊的组合形式.它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多样化,而且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的语艾指向及在句法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看+把+N/Pron+V/A+的格式是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法,N/Pron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名词或代词,V/A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动词或形容词(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看格式)。如:  相似文献   

7.
状态形容词“好端端”和其他的ABB式状态词不同:由于它在词汇化过程中,词缀“端端”的“语义滞留”使它不论作何种句法成分,都要求与含有“出乎意料”语义的“对比句”同现,我们称之为“好端端”的“反预期语义标记功能”。“好端端”在共时平面上呈现出的句法位置之间存在着历时平面的语法化过程,从先到后:作谓语《作状语》作定语,各个句法位置出现的使用频率从左至右依次递增。另外,“好端端”与数量短语搭配时的所处位置前后的不同,也会对表达的主观性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文婷 《考试周刊》2009,(37):136-137
形容词名词化是名词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定冠词+形容词”这一名词化结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被人们广为使用。本文在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定冠词‘the’+形容词”这一部分转类构词法的类型,并就其表达的含义、产生机制、产生原因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打"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常用动词,其构词能力极强,在各类词典中的释义比较复杂。该文将试图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借助相关语义语法学理论,对动词"打"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动词‘打’+N"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打"的释义,对符合"动词‘打’+N"语料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并以所选语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考察动词"打"与"N"的搭配情况。本文总结了"动词‘打’+N"这类结构中"打"所具有的目的性语义特征,及"N"所体现出来的语义范畴,组成了以动词"打"为中心、以"N"为发散点的语义网络,从而构建了"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0.
关于"(NP)+V+起来+AP"结构,学术界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所独有的中动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普通的话题句.本文运用主述位理论,从篇章功能学的角度,考察了"(NP)+V+起来+AP"结构出现的典型语用环境,分析了"(NP)+V+起来+AP"的复项主位模式,认为"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不”和“没(有)”在否定范畴中是对立互补的,我们通过对四组羡余否定格式的分析,认为“不”和“没(有)”在羡余否定格式中既有互补性又有相对同一性,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与羡余否定的性质、构成羡余否定的词语性质以及人类认知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屡见不鲜,文章主要从(N)+V得+NP+VP句的缺省现象、焦点问题及其与语境的关系三个方面时此类句式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3.
比较句“不如”、“不比”和“没有(没)”句是汉语中比较重要的句型,也是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时容易产生偏误的一组句型。本文斌从语义偏向和主观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发现“不比”句语义偏向趋同,而“不如”句、“没有(没)”句倾向于趋异,并且“不如”句、“不比”句、“没有(没)”句的主观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副词一般是不能处于名词之前修饰名词的,甚至可以说,副词成了名词区别于心理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特征,成为判断名词活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语法分布的角度,通过对能进入"看(瞧)+把+NP+V+得(的)"句式的动词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从语言的具体使用方面探讨动词类型对整个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略谈了虚化的助词"看"或"瞧"对该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小+谓词(词组)”这一结构中,一部分可以改变词性构成名词,还有一部分仍然保持其谓词词性不变。本文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小+谓词(词组)”这一结构中仍保持其谓词性的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小”在这一结构中的构成及作用,并通过调查发现这一结构目前主要用在口语当中,各语法小类的使用场合略有不同,在口语使用范围上也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讨了“时量+N(P)”中能够进入的N(P)的语义特征——具有过程性或时段性;以省略插入点、“时量+N(P)”作何种句法成分、成分易位应对的情况,具体辨析了“时量+N(P)”有状中与定中两种句法关系;其语用价值是表达的省略、简练性,“时量+N(P)”也有活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想+N(P)+V"格式是"想+V(P)+N"格式的转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和动词都能够自由地进入"想+N(P)+V"格式,它会受到结构、音节、感情色彩、功能指向等诸多语法条件的制约。文章探讨了进入"想+N(P)+V"格式的语法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先简要说明"‘看/瞧’+D/NP+VP+De!"句式句法形式上的特征,即分析了D/NP的构成、VP的动词类型、De的性质及"看/瞧"之前的"空语类"情况,然后,文章重点探讨了句式中D/NP的语义角色及VP的语义特征等问题,并认为对整个句式影响较大的很可能是"看"或"瞧"的虚化与否,而非VP。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句式“你才是X”否定表达的话语含义传递和解读的过程,进一步探讨句子基于话语语境的语用修辞含义和规约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