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晋商常家是商业家族,也是书香门第。培养具有大义品质的人是常家家族教育始终追求的目标,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常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为商业经营输送了大量学高品优的人才,同时也实现了家族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三希宝帖"的第二帖《中秋帖》,相传是东晋王献之所书。《中秋帖》长27厘米,宽11.9厘米,共3行22个字:"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是不是很难断句?大致是王献之感慨中秋节无法与朋友相见的问候之语。此帖书法古朴厚重,墨色鲜润,笔意勾连,一气呵成。再细细品味那线条的流动,献之挥毫书写的画面恍若可见:或提,或按,或转,或承,无不得心应手畅快淋漓,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作品的法帖,学术界公认世存《淳化阁帖》刻石仅有宋"杭州本"、明"肃府本"、清"关中本"和清"溧阳本"四种。新确认的清初河阳学者薛所蕴补刻完整的明代百泉本《淳化阁帖》是当今存世的第五种原帖石,其中《伯远帖》的刻入对于百泉本阁帖年代的研究和《伯远帖》流传情况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从书院的三大事业、四大规制出发,探讨了书院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六大事业,认为“六大事业”是书院成为一个功能完全而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教育组织的标志,是制度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北有杜郎口,南有生本教育,因其课堂改革实验,更因其高分的终端显示,正以草根的力量,由下而上地推动着以小组合作为平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深入、升华。如何配合这一场草根运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能力。我们有了这样的实践,以县本研究为平台,以跟踪服务为抓手,以行动研究为核心,临帖、入帖、出帖,全方位地完成实验的移植工作。  相似文献   

6.
《释氏六帖》是五代时后周高僧义楚依仿唐代白居易《白氏六帖》体例而编集的、以采录佛教掌故为主的佛教类书,目前最佳版本为日本东福寺藏宋刻本。钱汝平《日藏宋刻〈释氏六帖〉研究》据日藏宋刻本,对《释氏六帖》的刊刻源流、类书和辞典的双重性质、所摘引的涉佛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考证,比勘精细,考据邃密,小学底子笃实,文献功夫老到,表述删繁就简,文辞尚质黜华,可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退出科场七百年以后,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成为清代科举改革中的有力之举。文章即探讨这一文化事件得以持续实行的原因,当是清初历代科举改革政策的积累,诗教与鼓吹休明的需要,及试帖选本的"与时俱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日本新见王羲之的《大报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将《大报帖》置于中古汉语的视野下,探讨其释文、文意以及与《妹至帖》的关系,重新审视当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摆脱当下学生学书时出现的"练着练着成了抄写,写着写着随了前尘"的现象,对读帖教学进行了实践,总结出了基于主笔画的有形之读,即用学生的眼睛观察,借学生的嘴巴描述接地气的口诀,让学生亲近字形;物象体察,领悟神韵的无形之读,通过字形与物形的联想与对照,知书写之味;巧观异同之处的比较,品基本笔画之妙,知间架摆布之理,明穿插谦让之美,于读中玩味,在练中悟法。  相似文献   

10.
简论书院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学术和文化研究、保存、传播的重要基地.本文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书院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昶在任徽宁池太广道期间,创建中江书院尊经阁,搜集图书数万卷,制定详尽的图书管理及借阅章程,孕育了近代图书馆之雏形。其在图书分类法上的创举,打破了传统四部分类的桎梏,是我国近代图书分类体系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朱子家族与湖州的关系源远流长,其先人入后裔在湖州留下了许多故迹和遗址,其中长春书院既是朱氏在湖州的宗庙,后是朱熹亲自题额的少数几个书院之一。对长春书院的考略,不仅有助于对湖州历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必须将推动朱子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东林书院本为起于民间的学术机构,它的数位发起人,以儒家正统自居,为整合明末芜杂的思想体系作出了努力。东林人自称非党,却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而引起的党争,延续至南明。书院的兴废更与东林人的命运密不可分,成为显示朝廷政治势力消长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4.
百泉书院始建于公元951年,其独特的教育和管理模式,给中外教育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宋末元和明末清初的两个历史时期,百泉书院作为全国的化教育中心、全国三大最高学府之一,地位特别重要。研究和探讨百泉书院两次复兴的沿革和教育规律,对于当代的大学改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新近出土的两部著作《雷峰塔》、《易经》延续了其一贯的家庭叙述。其中所叙述的内容,张氏几乎在早期的作品中都有所涉猎。张氏不断重复书写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消解家族在“族谱”意义上的崇高,在“血缘”意义上的温情;向曾经带给张氏身心伤害的整个家族的“报复”;减轻自己童年的痛苦,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期待打开美国市场,书写旧日“传奇”;缓解写作焦虑,寻找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16.
明清晋商的崛起,除了明代实行"开中法"、清朝统一中国后大力发展北方边贸等客观因素外,有着多方面的内在因素,其中包括善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理念,思想解放、观念开放的认知,不断探索、锐意改革的闯劲,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风范,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聪慧。晋商发展中留下的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市场主体,重振地方商业实力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赵郡李氏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佛教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赵郡李氏固有的经学传家的仁爱思想与佛教信仰的悲悯情怀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融合。李氏族人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很多慈善活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和救助百姓,也扩大了赵郡李氏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史记·张丞相列传》载吕后怒骂周昌不遣赵王如意.宋人范浚、周紫芝均为周昌设辞应对吕后.笔者认为,二人言辞并不足以打动吕后,此时周昌的确无言可救赵王如意.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生死场》展现了北方农民奴隶般的生存状况和苦难的命运遭际,小说流贯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意识。同时,作为女性作家的萧红,又将这种悲剧色彩涂抹到对于女性命运的探索与关爱上。  相似文献   

20.
谯国龙亢桓氏与庐江灊县何氏是东晋时期的两大侨姓士族,但桓氏大起大落,何氏则绵延不绝。造成他们兴衰历程迥异的原因,可以从两家的家族根基、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几个方面来探讨。对比考察两家的兴衰之迹,以有助于对东晋士族政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