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复习课是初中科学课堂的重要课型之一,是教师指导学生温习知识,强化知识,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并进行重新再建构的过程。然而,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简单回顾,而缺少对知识间联系的探究;只注重解几道题,而缺少方法的梳理;只注重知识本身,而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显得沉闷,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也缺乏知识的灵活应用,导致复习效果不太理想,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实效性的课堂一般都有较好的教学主线,有利于突出重点,把握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基于问题解决、方法梳理、知识建构这三种方法是常见的主线构建模式,通过日常课堂观摩和教学实践,发现上述三种模式确实有利于提升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41):129-130
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的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载体。在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的环节,利用不同的问题,可以借助问题,驱动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展开物理探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建构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发展物理探究能力。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介绍抛出问题,激发兴趣;展现问题,引出新知;提出问题,驱动实验;呈现问题,总结知识;解决问题,加深理解这些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利用问题组织高中物理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广泛地将问题情境教学法运用在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不仅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还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对知识的掌握也更为扎实。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需要在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之下,实现教与学的充分融合,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自我消化、理解和吸收,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经验,让学生能够加强物理知识的运用效果和效率.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双向活动,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活动的初衷和目的,教师需要在有目的地创设课堂,有计划地组织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学习的兴趣,所以现在教师要借助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的全面优化和设计.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88):143-144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学校对于教师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课本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认知。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继续。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初中英语教学中作业设计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掌握程序与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师要加深对探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适切性问题的设计与切入,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变灌输课堂为思维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课堂提问贯穿于数学课堂,不仅符合数学学科固有的特点,还对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理解具有重大意义.总的来说,课堂提问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获取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此外,还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注意力,跟上教师讲课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也是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当抓住课文重点,提出巧妙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堂提问应当严格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做到主次分明,层次合理,并通过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对于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的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仅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96):136-138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期望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分析,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而探究活动往往与问题并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深度融入课堂,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积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笔者认为重点要控制好问题的三个"度":问题难易适度,提问时机适度,问题数量适度。一、问题难易适度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1.关注知识本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节高一地理课堂教学视频中的设问环节进行切片分析,发现部分教师的设问缺乏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提升设问层次性;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力;依托情境设计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前打磨,在课堂提出合适问题。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以现场聆听台湾教师的一节课为例,对台湾吴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并获得数学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堂上关注的不应只是知识本身,还要心中装着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更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会产生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从问题出发交流思想,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课堂提问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具象到抽象转变。教师借助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完善对学生的认知,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何艳玲 《考试周刊》2009,(29):165-165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要深入探究新课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积极探究,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探究式学习,以学生本身为主体,教师则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但不是领导者。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了解教材的知识。教师要养成学生合作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和志艳 《考试周刊》2012,(36):125-126
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众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而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有效提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课堂问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并深入对课程知识的了解。而教师则能通过问题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对问题的生成与调控进行深入分析,促进问题生成与调控的有效性发展,以使实际教学合理化与科学化,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