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与乡村的需要紧密联系.通过传递符合乡村实际需要的知识理念和对村民进行有利于其身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教育活动,促进村民的进步,净化乡村社会空气、整治乡村社会风俗。乡村学校这一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要依靠学校自身、学校教师、乡村学生以及乡村大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间阶层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为文化自觉,即独立自主、平等交往、诚实信用、勤勉理性、锐意进取、崇尚民主等。中间阶层以其特殊的文化品格在整个社会中起着缓解社会矛盾,平息思想冲突、引导社会消费等作用,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有的一些区分社会阶层的标志和特征来看,作为整体的乡村教师正经历着一次社会分层,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的农民化和市民化。他们的消费行为、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差异逐渐拉大,从而强化了这种阶层差异。同时,随着乡村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化教师为市民化教师所取代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一趋势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是,市民化乡村教师乡村精英的身份焦虑与文化危机并未消除反而有所加剧;同时,乡村学校的文化走向完全意义的一元化不可避免,而市民统治的实现将最终宣告乡村教育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社会教化是书院重要的社会功能。一、从书院的产生看,社会教化是其天然的功能。二、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是推动书院在宋代以降兴盛发展的强大力量。三、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决定了书院学术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乡村社会教化相对式微的情状下,现代乡贤不仅能够成为乡村社会教化的承载主体,而且具有实施乡村社会教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由于对乡贤基本属性认识的偏差,造成了现代乡贤判定中的地域界定分歧性、标准依据多重性、人员构成泛化性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振兴中的乡贤社会教化实践难以附体。为使现代乡贤切实承担乡村社会教化职责,需立足乡贤本质属性,将空间在地性、内容文化性、功能实效性作为乡贤判定的基本依据,从乡村社会教化的价值向度出发,明确在地行政官员、在地族老村贤、在地乡村教师三类乡贤主体的社会教化地位及其功用分殊,使其在侧重政治教化、道德教化、知识教化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同质同构。  相似文献   

6.
传统家训内容主要是修身、齐家、治国三方面,具有教化、凝聚家庭、社会治理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家训文化应用于当代乡村治理可从三方面着手:弘扬耕读文化,促进乡村建设;重塑伦理道德,助力建立新型乡村社会秩序;培养新乡贤,推动乡村社会治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的文化功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乡村旅游是城市旅游者"回归传统"、追寻异域文化以达到怡情、增长知识目的的活动.文章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具有展示城市文化生活、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及激励教育等功能.应该努力发挥乡村旅游积极的文化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乡村旅游是城市旅游者"回归传统"、追寻异域文化以达到怡情、增长知识目的的活动。文章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具有展示城市文化生活、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及激励教育等功能。应该努力发挥乡村旅游积极的文化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闫利雅 《文教资料》2009,(35):90-91
宋代私学的特性主要有半独立性、融合性、独特的“书院”经营制度及其对自然科学教育的忽视。宋代私学与官学相互辉映.同时保持着对政府的经济依赖性。隐现于山水之间宋代书院成就了一批批名师大儒.他们的学术活动以其自由学风、开放思想、求真务实、耿介正直的学术风骨影响与教化了世间的读书人。其“有教无类”的教育形式与官学的“贵族化”形成鲜明对比.对文化下移、平民子弟的学术理想有落实之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是统治者通过行政或教育的各种手段 ,对全社会实施的普遍的道德训练与情感陶冶 ,以使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它对“化民成俗” ,形成淳厚民风 ,进而达到社会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家庭中的社会教化是进行社会教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它制约着人的未来发展的走向 ,对稳定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为统治"合法性"辩护的同时也面临着树立自身理性权威考验。而理性权威的树立除了意识形态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之外,传播手段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传统中国社会,儒家在于民教化中有效树立了自身的理性权威,是意识形态教化成功的典范。相比儒家的教化理念,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传道者理论研究不足、实际践行的缺失、受道者主动性的缺位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乡村文化在主流文化话语中“失语”现象的简要分析,阐述在新教材建设中积极体现乡村文化,有利于改变中国教育的不平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并发挥乡村文化应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余治为中心,深入探讨以他为代表的儒生阶层重建晚清江南市镇乡村伦理秩序的教化努力问题。在考察余治宣讲乡约、变通义学、推广劝善剧、辑著和广分善书等具体教化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儒生阶层伦理教化的践行效果,力求为当今的社会教化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教化是一种化诱万民以维系社会统治的政治工具与社会软调控手段,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观照,先秦礼乐社会时期,时人创见了“外物以饰内情”的社会教化方式,青铜礼乐器成为这种教化方式的物质载体,并承载了道德教化、伦理教化、政治教化、警示教化等丰富的教化功能。这种社会教化方式与礼乐文明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先秦社会的良性运行、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代表精神修养,美德善行;“化”即万物之生存,变易。“文”、“化”合用,即指以文教化,它成为文化的本质和珍贵价值所在。围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融进了中华民族文化中许多有益的成分,围棋历史折射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解读围棋文化的过程就是化育心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通过对武术教化功能之内涵的研究,结合学校道德教育之实际,对武术的教化功能在学校德育的环境下其内涵进行初步探索。武术作为民族体育,其不仅有与西方体育一样的锻炼功能,更由于武术与中国道德伦理价值观的紧密结合,且由于武术项具有军事性,具有搏杀这个属性,因此对于习武者道德水平的重视,作为武术文化体育的一部分,显得格外重要。此外,武术始终与宗教、军事、医学、伦理等结合在一起,没能形成独立的文化形态,尤其与伦理的结合尤为紧密,这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结构所构造的泛道德化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因此,武术同样也具有了"准体育"这个特点,并指出,中国武术具有"先德后艺,以艺量德"天人合一,尚中贵和"遵从礼制,严格等级"积极入世,建功立业"重义轻利,诚信守诺"这些特点,并将其概括为尚德、贵和、尊礼、入世、信义。通过中西方体育的比较,指出武术在学校教育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在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机能的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伦理道德层面施加影响,并且将其适用于学校道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最后,对于武术的教化功能在学校德育的背景的内容进行了诠释,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关于各阶层文化资本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源自社会上层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总是会被建构成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最终成为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和教育内容。由此,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携带的阶层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契合度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趋向于学校所代表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以及中上阶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排斥劳工文化与底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教师文化中的这种阶层趋向通过教学过程导致中上阶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大、底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小,后者经由考试、教育分流以及就业渠道会导致阶层再生产。这是学校教育承担文化再生产和阶层再生产功能的内在机制。打破这种现象需要平等对待各阶层文化、树立多元智能观和全面的学力观,教师应走向文化觉醒,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海南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明清两代,海南书院传承中原学术,促进了理学在海南的传播。书院教育面向下层平民,在普及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弘扬道德、推广良风美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面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及社会伦理道德缺失,为重整封建道德,重建封建统治秩序,南宋统治者、地方官员、士绅和亦官亦教的理学家们,对民众的社会教化予以高度关注.他们不道余力地通过劝谕文、乡约、乡饮酒、堂会、民间话本、立庙碑祠及印行图书等多元路径,对民众实施伦理、风俗、劝学、劝农、法制及军事等方面的有效教化,使得摇摇欲坠的赵宋政权在江南又持续存在且辉煌了一百五十多年.  相似文献   

20.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推动法律儒家化进程,对儒家伦理进行推广和贯彻便成为封建统治集团法制建设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以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为核心的婚姻礼法率先承担起传承儒家伦理的重任,从缔结婚姻的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都严格贯彻儒家伦理道德,最终为儒家化的封建法律秩序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对儒家伦理进行宣传和推广、对违反儒家伦理的行为进行惩治的伦理教化功能可以说是汉代婚姻礼法的主要功能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