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让学生"学会求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求知"。首先,我们应科学地提出课前预习要求,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心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地"学会求知";最后,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努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只有做到多管齐下,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国际教科文组织的四个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存,其中“学会求知”是第一位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学会求知,它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关键。目前,学习化社会已初步形成,终身学习已经广泛地为人们接受。新课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仍存有很多疑惑,因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下面就自主学习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对人才发展、全体公民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乐"学;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三、注意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4.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对学生具有长远意义。早在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生存需要的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把学会求知放在首要位置,而学会求知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5.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数学课的优势,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去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关键,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1.激发学生求知欲。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  相似文献   

9.
王胜 《考试周刊》2013,(3):138-138
<正>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因此,"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因此,"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教会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课堂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曾指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劳动、学会生存.这些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民主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以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因此,通过预学单进行自主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校有关领导和教师承担的市级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做人、健体、审美、生活、交往、劳动、生存,使他们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能力以及促进其自身不断发展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性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从"我要学"向"我能学"的强化。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要学会求知,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章拟就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及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石宗刚 《课外阅读》2011,(10):179-179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生会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夯实学生“终身自己学习”的基础。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兴趣开始的,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会学习,学到知识,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张官龙 《考试周刊》2014,(39):27-27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往往是教师和"优等生"的天地,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学习,只是机械地掌握了知识,而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没有实现真正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探索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很好地改变学习现状。那么,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该如何实现,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会四种本领,通常可用四个L表达: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这四种本领具体到教育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也就是要学会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实践,又要教会学生学会创造。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相处,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其中"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是一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本领。本文从自主学习的含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开展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深圳电大物流管理专业开展自主学习的设计和实践过程,得出了自主学习是一种适合电大系统开放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一种成功学习形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善教与善学     
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本领。教师必须转变“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应以“学法中心”为宗旨。从教师引导学生学法方面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着手,建立三个“W”和一个“H”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善用任务、兴趣、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学会求知。  相似文献   

19.
刘风禄 《现代教育》2012,(10):96-9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最重要也是最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能够为终身学习打下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家富尔曾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再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