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而且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当前,虽然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但其中仍有某些极为显著的问题值得注意.以马克思主义视域为着眼点,研究现阶段我国采取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尊严并不是先验的、抽象的、永恒不变的存在物,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现实的、动态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尊严观将人的尊严问题落实到物质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等现实问题上,实现了对抽象的资产阶级尊严观的历史性超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尊严观为理论基础,通过解决民生问题、加强法律保障、开展道德实践等方式,为人的尊严实现创造良好环境,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4.
中共党史上,李达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出版、哲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是拓荒和奠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宣传家、教育家、理论家和作家。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6.
7.
中共党史上,李达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出版、哲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是拓荒者和奠基者,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宣传家、教育家、理论家和著作家。  相似文献   

8.
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文全 《教育研究》2006,27(12):12-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奠定了二者和谐共生的客观前提,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取向,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制度保障与经济伦理根源。为了实现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必须进行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有两个前提: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原著的文本研究以及关于现实社会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不是任意解读相关经典作家的文本,同样也不是固守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条条框框,而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从现实出发来对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如此,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现实实践中得到实现、检验与发展,而且对象世界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变,人的现实生活境遇才可能因此而变得美好起来.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指导,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建设和谐的高职校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实践的互动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从冲突到和谐的转化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在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的前提下形成了一整套互动机制。实践的需要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由冲突走向和谐。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发展必须正视冲突,建立现代和谐理念,坚持用和谐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相融合,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建构和发展其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历了早期传播、初步实践、曲折发展和当代进程四个发展阶段,由初期思想萌芽逐渐成长、发展、完善为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当代发展进程,总结、反思、创新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命题,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入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世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视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不断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现实抉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内情况,而不断进行探索的历史性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我们党执政地位和环境的变化,都需要推进并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四方面来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所面对的新主题。从关学的角度看,和谐便是一种美;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对称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便是辩证的统一;从政治和管理的角度看,这便是一种公正和稳定,所反映的是社会组织的控制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试从“和谐”的历史认识与现实价值目标作一思考。  相似文献   

18.
消费对于当代人类社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提倡和谐社会的同时,消费和谐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消费的思想,提倡和谐消费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和谐消费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极富有开创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命题之后,高校校园无疑成为践行该战略设想的首要阵地之一。有着90多年办学历史的集美大学自然也应牢牢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力求成为这场战略性实践的重要"急先锋"。以此观之,广博深邃的陈嘉庚精神及其特质自然应该成为构建和谐学村、构建和谐集大、乃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载体。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普遍重视斗争哲学,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和谐哲学的重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显示了以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代主题的拓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