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点,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常常表现出其独特性。因此,在儿童文学欣赏中,家长应遵循儿童文学欣赏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发挥儿童的欣赏主体地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2.
郑骞 《内江科技》2022,(7):132-133+30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包括儿歌、儿童影视作品、故事等。儿童文学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对儿童有着重要价值。儿童文学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能够拓展儿童的视野;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儿童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同时促进儿童情感、语言、智力、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晓斌 《科教文汇》2012,(32):68-69
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的语言也必然具有特殊性,必须是儿童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必须具有“儿童味”. 该文从词语的使用上对儿童文学的语言展开了讨论,通过对具有“儿童味儿”的儿童文学语言实例的分析,从词语的使用形式上归纳了儿童文学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国之新童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学品种。童话创作历来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体,其对小读者阅读经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的影响,在儿童文学诸多文体中一直居于前列,尤其是在丰富和提高少年儿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系统中,文学的欣赏与批评都属于文学接受的范畴。儿童文学的欣赏主体是儿童,儿童文学批评的主体则是成人,正是有了这些差异,儿童文学才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与一炉,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美、人物美以及识别文学作品中丑人丑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当今儿童文学已成为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儿童接触儿童文学的最快捷方式之一。在素质教育日趋深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好坏也同样备受关注。本篇从小学语文教育在儿童文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出发,全面的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关系的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探究出两者的发展现状,寻求儿童文学未来的必然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幽默可以说是儿童文学最可爱的天性。这是因为,在儿童的生活和情绪中,本来就充满着游戏的欢乐,幻想的妙趣,可掬的稚态,日日出新、天天向上的智力——这一切,都是儿童文学作家提炼幽默的艺术品的丰饶的天然矿石。以表现儿童的生活、情绪和幻想为内容,  相似文献   

9.
徐向前 《科教文汇》2007,(3X):42-42
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与一炉,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美、人物美以及识别文学作品中丑人丑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儿童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儿童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大量优秀的外国作品涌入中国,为我国儿童提供了新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在儿童文学汉译中,如何更好地将语言表述出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文章试图从儿童文学作品的功能出发,探讨儿童文学汉译中语言使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培养儿童的文学性,是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与地位,从语文教学与儿童能力培养两个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有效的培养了儿童的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爱梅 《科教文汇》2008,(22):101-101
儿童文学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人意识到儿童有特殊的文学需要。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同教育有着天然联系,17世纪英国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曾在《关于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应该让儿童读一些像《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那样轻松愉快的好书,他的提倡直接推动了儿童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阅读文学作品,要充分感悟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审美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文审美教育感知美、认识美、发现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本文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本文认为一要关注自然社会,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韩吉青 《科教文汇》2009,(8):139-139,237
儿童的阅读面狭窄,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加强师生共读极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搭建儿童文学阅读的平台,构建阅读指导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儿童文学在阅读芳草地栖居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文的写作是为了应用,实用性是应用文最大特点。而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审美性,认为文学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从应用文的内容、应用文的形式、应用文的语言这几个方面谈谈应用文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是怎样统一的。应用文是在实用中体现审美价值,审美中又能使应用文更实用。  相似文献   

17.
郄翠 《科教文汇》2009,(7):252-252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首要法则,即目的决定方法。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对任溶溶所译的E.B.怀特的Charlottes’s Web进行分析,探讨在目的论指导下如何更好地使用翻译策略为儿童读者服务。本文提出儿童文学翻译应在理解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为指导,敛到用辞简洁,结构简单.语义清晰,语气纯真,以达到真正为儿童翻译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读物在儿童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类出版物的销售量陷入低谷,连带社会阅读量急剧下降.二维码作为图书出版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儿童文学出版物的传播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市场上热销及读者关注度较高的15个系列445册儿童文学出版物二维码的采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本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影响,英美文学作品英汉译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多元化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散文教学,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认知、感悟、理解、品味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动而形成的审美过程,它不仅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同时,可以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