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道德建设与依法治国关系密切,相辅相承,道德有助于法制建设,法律有助于道德建设,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填补法律调整的不足,有利于今后的立法作准备,有利于提高司法水平,真正做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具有内在统一性,这主要表现在:承担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主体是统一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法律与道德在内涵和功能上能相互融通互补,一方面道德理性能够为法律提供合理的根据,另一方法治也可以成为德治的圭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在统一既体现了一种化宿命,也体现了洞悉这种化宿命和历史必然性的人们的主体精神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转型期,处理好法制建设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正确把握法制建设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共性与差异性,科学认识法制建设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互动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实现法制建设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结合和功能的整合,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二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要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 ,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 ,二者紧密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要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进一步提高社会道德明,需要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但重在法制建设。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许多规则,人们还不完全熟悉和适应,有些道德行为失范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而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在转型期调节这些复杂社会关系时,道德调节力度不够、过程缓慢,一些本该由法律调节的,仍然由道德调节,人为扩大道德调节范围,致使道德明的发展不能与社会主义物质明发展同步。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明重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德治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有内在统一性 ,现阶段中国法制建设之所以必须与道德建设相结合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国家治理模式转换的特殊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若干实现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现阶段,进一步提高社会道德文明,需要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但重在法制建设。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许多规则,人们还不完全熟悉和适应,有些道德行为失范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而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在转型期调节这些复杂社会关系时,道德调节力度不够、过程缓慢,一些本该由法律调节的,仍然由道德调节,人为扩大道德调节范围,致使道德文明的发展不能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同步。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文明重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西方两大法学派对此针锋相对。在依法治国的新时期 ,我们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 ,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 ;并在法治实践中 ,谨防“法律万能论”和“泛道德主义”,坚持两手抓 ,实现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不是万能的,伦理道德也不是万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针,对加强法治建设,规范人民的思想行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会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以德治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笔者认为: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另一方面,二者在功能与后性方面各不相同,在治理国家、调控社会秩序中主辅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市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实践。但是,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依法治市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法治意识淡薄、执法水平不高、法治监督乏力、依法治市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难点和问题。依法治市应采取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加大监督力度、构建有关机制、开展专项治理等措施,克服这些难点和问题,推动依法治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以往,执政党在法制问题上如“专政”与“法制”、群众运动与法制建设、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治与法治等关系问题上,有许多教训。目前,要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法治选择在执政党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合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必然抉择,它体现了执政党治国方式与法治目标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它是现代法治的高层发展和理想形态,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现代法治的有益经验,把依法行政和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作为关键环节来解决,要充分认识法治条件下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创造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执政党领导行为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4.
论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由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道德的独特作用方式和道德发展的源流关系所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新需求,是对人民群众新时期思想道德需求的满足,必须大力实施以德治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法治和德治是两类功能不同但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治国方略。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着理论上的纠葛,实践中也实行不好。在现代中国,两者有着本质和作用的一致性,应当有机地统一起来,目前,我们更应注意如何把道德建设提高到和法制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法并重”治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方略的重大突破。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救济的,我们应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大力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加强官德修养和公民道德建设;做到某些道德法律化和制度伦理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样一个重要指导方针的提出,是我们党得出的正确的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必须保障依法行政,再者加强以德治国,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与以法治国相补充,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完全结合。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依法治教是抓住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自《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职业教育的立法、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等环节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重视普法工作,修订法律文本,完善配套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