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秀梅 《现代语文》2006,(12):101-102
“语味儿”,是语教学的本质特性。语课耍上出“语味儿”,本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目前在我们的一些语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红杏出墙”、“为人作嫁”的非语、泛语现象,随着语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倍受瞩目的语教学,似乎是在无垠的草原里行走,于一路的奇山异水、繁花似锦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毫不夸张地说,语教学最大的悲哀就是语本体的淡化,失去语独有的真味。那么,我们语教学中的“语味儿”究竟是何以丢失的?又怎样才能找到回归的路?笔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就上述两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期待有识之士补苴罅漏。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已成为近年来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学科课程”以及目前正在兴起的“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了一个“三类课程”的新体系。这三种课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它们的同步运行将小学语教学带进了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语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按语词的声音和符号,可分为“汉语、英语等等”;按历史,可分为“古代语、近代语、现代语、当代语和未来语”;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语和社会语”。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和第8期上,人们围绕“语意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同时,在《中学语)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母语教育病沉重处方投药须辨清》(以下简称《辨清》)一,该针对语教育“言语形式说”再一次进行了反驳,并以给语教育“治病”的名义。提出了语教育“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辨证关系说”。这一提法,确实避开了语教育研究“重形式”与“重内容”的角力格局。走在一条中间的道路上。这条路难道就一定符合中学语教学要求,一定走在语教学的道上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属于第三条路,但我们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也是一条中庸之道。与传统思维橼式相吻合.律律带有很程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语味”,是指在语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味是语学科工具性与人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教材的语味因素、教学过程的语味因素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味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语学科的特点和执教、学习的个性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语教材向来以“选型”为主流,为正宗,因而语教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便落实为“选”问题的讨论。而讨论“选”,首先要弄清“语教材内容”的确切所指,弄清它与“语课程内容”以及与“语教学内容”的区别。否则,我们就不会有一个正当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纵观语教育史,对“”、“道”关系的认识,基本上有三种见解:1.以为主。语知识教学是语学科的基本任务。2.以道为主。语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性,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想教育。3.道并重。语学科兼具思想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置“语综合性学习”在于落实课程理念,拓宽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体现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他们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语实践机会,提高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问题与困惑 时常会有家长来与我交流关于学生语学习方面的问题,他们说:“我的孩子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成绩怎么就是不见提高呢?”“我的孩子,读了不少书,作水平怎么上不去呢?”“我的孩子只要见到作就头痛,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手,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不知是命题之前就“碰过头”,还是命题过程中的“心理感应”,2004年高考竟有全国及浙江、福建、广东七套语试卷(其中全国四套)中都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题型——对对子。一时间,叫好之声不绝于耳。有说此题是在“宏扬祖国的传统化”,有说它“能综合考查出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品质,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1.
我们倘难解释“人”是什么,可指着活生生的人说:这就是“人”。用这种最现实、最具体的方式来解释“语文”,那么“语”即说出的话语;“文”即写就的文章;合起来取个名就叫做“语文”。语文是话语和文章的总和。这也许是文学、文章学都不能取代“语文”的原因,虽然以“文选”为教材的语文科向来都并无“语”,只有“文”  相似文献   

12.
何谓语文? 说法不一。但多大同而小异,且陈陈相因,较少创见。如对“语”的解释,多说“语”指语言,而语言又分口头和书面两种。然而,在今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吗? 或许有人会说,对学生进行语法教育,不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人生三岁会说话,五、六岁会吵架,十来岁便会喋喋不休说长道短,其时还未到入中学的年纪呢,何来学中学语文课中的语法!是的,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已读过小学,小学已有语文,其中也有语法的内容。诚然,诚然!可是,即或不读小学,或一辈子未学过语法,不是照样会说话…  相似文献   

13.
面对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小语”教学单一封闭、高耗低效的窘状,自1995年9月始,我们开展了“‘大语’教学探索”课题实验。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质”目标出发,构建了以语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课外活动和拓宽语学习环境为“两翼”的“大语”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纠偏除弊的语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14.
据多家报纸报道,今年江苏省将实行高考语“电脑阅卷”。其实,准确地说,除选择题可真正电脑阅卷外,其余的皆是指在电脑上阅卷,并非电脑本身阅卷。正因为如此,除选择题外,高考语的“电脑阅卷”应该缓行。因为:  相似文献   

15.
这些“另类语”,我指近几年来在语教坛上激起了波澜,引发了争议的“非常规语课”。  相似文献   

16.
新的高中各科教学大纲都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部分学科都列出了一些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考课题,惟独语教学大纲说得十分概括。语“研究性学习”课该怎样上呢?这是广大语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笔在前些年曾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下面依据新课程计划的精神和自己的实践谈谈对语“研究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是深圳市中语界提出的概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立足职校语文教学,从学校、教师、教材三方面指出“语文味”缺乏的构成因素,提出职校语文教学建设“语文味”的构想:与专业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人提出语课要有“语味儿”,我同意这观点。那么,什么是“语味儿”?“语味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教育资源,优化语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教育体系。仅就“学科间融合”而言,现行语教材中已有充分体现。如果我们姑且把小学语教材中的语学科知识与能力叫做“正学”,那么教材中的非语知识就可称为“杂学”了。一些老师认为,现行小学语教材中融合了以下一些“杂学”。  相似文献   

20.
华中师范大学《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于10月21日至10月22日在武汉举办了“徐江语教学批判会”。客观地说,这一选题策划是很有创意的,是很新颖的。这对当前语界新课程改革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在这场批判会中,南开大学学院徐江先生以一种学术领先的姿态为语界展示了语教育改革该怎样走,这对于患有“改革疲劳”综合症的语教育无疑是一个震撼,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因为大家都在抱怨改革难、难改革的时候,徐江先生不但以犀利的批判揭露了语界的弊端,同时又以可操作的具体示范演绎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