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博客     
博览天下"2006:中国高考制度坚冰被打破2006年4月6日,随着598份“预录取通知书”的寄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收到通知书的598名上海学生也因此成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们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面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今年3月初,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宣布了自主招生改革方案,和以往高校自主录取中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不同的是,此次两校录取方式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这也标志着我国“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坚冰在2006…  相似文献   

2.
立场     
《教育》2014,(28):14-15
应跳出高考讨论高考改革惠铭生在2014年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站在不同的立场、视角审视高考制度,很难描述出“公平高考”的轮廓。公平只有相对,没有绝对。讨论高考改革,注定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高考成绩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走向,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探寻高考改革,我们应“跳出高考看高考”,用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广的视角审视现有的高考制度,并且在认知上形成“最大公约数”,确保高考制度更为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06,(4):57-58
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以面试招生的探索,拉开了中国高考改革的大幕。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上海市的两所高校,面试招生名额也仅仅限定于每校300名,不足两校今年招生总额的10%,但仍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赞成认为此举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模式”,可“不拘一格选人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甚至认为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反对则担心面试招生会引发职务腐败,而导致新的“教育不公”,甚至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感慨此乃“中国最后一道公平防线的失守”……  相似文献   

4.
王慧华 《师道》2006,(6):7-7
2007年4月13日,来自浙西偏僻小乡村的“孤单鸟”(网名)受老师推荐,背着铺盖来到省城,住进汽车站20元一晚的小旅馆后,就急急赶赴某名校杭州面试考点。“你对城镇医保有什么看法?”“磁悬浮列车建成后,对沪杭交通圈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最高时速可达多少?世界第几?”背了一袋子课本的“孤单鸟”傻眼了。从小看着田里的水稻长大,没有坐过火车,父母都是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哪知道医保的滋味?哪知道磁悬浮是什么东东?这是一个虚拟场景,但却引出了一道并不虚幻的命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改革自2006年4月初推出以来,有人赞为“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5.
赵志疆 《成才之路》2009,(14):I0005-I0005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指出。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4月27日《人民日报》)虽然社会各界已就考试改革达成共识,但是在考试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却始终没有停止争议。原因之一是民众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一方面痛感“一考定终身”的诸多弊端,一方面却对能否用高校自主招生来替代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6.
高考恢复二十多年来,的确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它以“指挥棒”的权威性,曾迅速全面重建了教育秩序,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然而,其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令人忧虑。“容易摧残师生身心”、“容易束缚教育的发展”、“容易造成高分低能”、“一试定终身导致‘范进’和‘孔乙己’重现”等是现行高考制度的最大弊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尖锐地指出,高考制度不改革,将“教无宁日,学无宁日”。这一点也不夸张。笔者从教15年,早已痛切地感到:高考制度若不改革,不仅是教、学“无宁日”,而且必将使国家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高考制度包括一般入学考试、推荐入学考试和AO考试(Admissions Office的略称,指大学通过考生自荐、面试等对考生进行全方位评价与选拔的考试方法,也叫“自由选拔考试”,“特长考试”等),这里就一般高考制度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新论点二则     
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关键在于改革高考制度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丁良在《文汇报》上撰文指出,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其关键在于改革高考制度。他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尚没有从过去单一的过分集中的体制中走出来,一些弊端依然存在。例如,录取时重统考成绩,轻平时成绩和表现;重书本知识,轻灵活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客观上带来的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倾向。针对现行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他  相似文献   

9.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这是我国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据报道,复旦大学为这次被称为“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确保“尽量不漏过一个未来人才”。在各省相继公布2006年高考新规的同时,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名校实施了今年高考的最重要改革——直接通过面试来录取新生。4月1日、2日,上海有2000余名考生接受了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考面试,他们每人接受由5位专家组团的面试,而面试的结果于4月5日公布。如果此次面试通过,就意味着他们直接迈过了复旦或上海交大的录取门槛,虽说两个月后他们还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不会影响此次录取结果。而没通过面试的学生,并不影响其通过高考再报考复旦和交大。上海两所名校此次的面试招生改革,之所以引起外界格外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继我国高考保送生制度之外,首次将高考分数与录取完全脱节,直接以面试来录取新生,强化了名校的招生自主权。通过面试,更易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一考定终身”。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6日,随着598份“预录取通知书”的寄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收到通知书的上海学生将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们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面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决定”明确发出了高考制度改革的信号。现行高考制度有哪些利弊,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有哪些影响,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招生制度,我们拟对此作一些评议,以期引发大家的深入探讨。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决定”明确发出了高考制度改革的信号。现行高考制度有哪些利弊,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有哪些影响,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招生制度,我们拟对此作一些评议,以期引发大家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但高考制度实施至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与弊端,必须坚持改革,使之走向合理。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走向是,应在“教育公平”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逐步实行分类统一考试、分类统一录取。  相似文献   

13.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注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机械。招生存在区域歧视,名额分配不平衡,严重侵害了考生的权利,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明显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br〉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唤高考制度需要改革,但高考关系着每个家庭和学生的未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面大,专业性强,面对复杂的利益调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困难不难想象。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由北京高考语文、英语分值的转变就可见一斑。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更在2014年1月15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明:改革,是今年工作的关键词。〈br〉 那么,到底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哪些弊端?怎样的高考制度最适合学生?怎样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本期我们就“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专题,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解读。谈一谈如何实践使高考改革走出困境,将现在“最不坏的高考制度”,最终改变为“最好的高考制度”。〈br〉 (策划人:郝婵陈诚)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4,(10):14-15
惠铭生在2014年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站在不同的立场、视角审视高考制度,很难描述出“公平高考”的轮廓。公平只有相对,没有绝对。讨论高考改革,注定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高考成绩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走向,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钟河 《今日教育》2006,(7S):62-62
综合新华社、文汇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报道,4月1日至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参加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面试.这次面试,能否成为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成为各大媒体普遍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22年开展的“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数据,选取东、西部地区“3+1+2”高考选科模式的15 187份高中生有效问卷,通过比较不同地区高中生对高考制度的满意度的基本情况,探究地区差异及影响其高考制度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东、西部地区高中生均对高考制度持基本满意态度,其中西部地区高中生对高考制度的满意度高于东部地区高中生。第二,“高考改革公平性”“高考选科制度”以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3个核心解释变量对东、西部高中生的高考制度满意度均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影响东、西部地区高中生对高考制度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高中生对高考制度的满意度受“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影响最大;而西部地区高中生对高考制度的满意度受“高考选科制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臧莺  计琳 《上海教育》2009,(23):23-24
日前,北京大学在自主招生中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改革的消息,掀起了一阵舆论狂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考制度改革、中学素质教育乃至社会诚信体系的一系列思考。 在上海,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推出了“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自主招生改革方案。这一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校长实名推荐制”对高考制度改革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刊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18.
高考。能否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变为“引导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能否科学定位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就业谋生的技能?高考,能否由国家包办的制度,逐步变为推行国家统考和高校自行录取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和特长?……这是人们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为统筹疫情防控与考试招生工作,教育部明确指出,2020年的艺术类专业校考和研究生复试,高校(招生单位)可自主选择在线视频面试、网络远程复试等方式。这使2020年成为我国升学考试大规模采用“云面试”元年。文章分析了“云面试”的现实必要性和公平性,并指出应该探索包括“云面试”在内的多元面试,有利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20.
陈芳 《教师博览》2004,(9):10-11
高考.能否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变为“引导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能否科学定位普通中学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就业谋生的技能?高考,能否由国家包办的制度.逐步变为推行国家统考和高校自行录取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发挥高校的主动性……这是人们对中国高考制度的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