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经买了一本于永正的《教海漫记》,一直搁置在案头。无暇顾及它。近来打开这本书,本想浏览一遍,发点感慨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竞不忍释手。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淡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相似文献   

2.
去年暑假,我再一次走进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我感觉每读一次,都像和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每品一次,都像在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书中的篇篇文章短小精悍,文笔流畅,像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讲故事。生动有趣的实例,精彩幽默的话语,常常让我忍俊不禁。但细细回味,在幽默风趣的文字当中,又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3.
许海荣 《江西教育》2005,(10):47-47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看几页自己喜爱的书,那是一种享受,更是心灵的放松.《教海漫记》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育随笔,它是我置于案头经常翻阅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4.
葛敏芸 《江苏教育》2006,(12B):41-41
最近,我又一次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发现他的“名气”是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以苦为乐,自然生成的。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看几页自己喜爱的书,那是一种享受,更是心灵的放松。《教海漫记》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育随笔,它是我置于案头经常翻阅的一本书。全书共分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四大部分。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全书70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爱”。这本书内容平实,文笔流畅,似与读者娓娓谈心,又似在讲故事,许多鲜活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俊不禁。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沧桑的凝重感。在这70篇文章中,我对《童年,应当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6.
杜芹 《教育文汇》2010,(5):39-39
最近,我用心品读了于永正先生的著作《教海漫记》。 《教海漫记》被誉为“教育经典”,篇篇耐读,章章有味,尤其是于老师介绍的批改学生作文“骨头里找肉”的做法对我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7.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我枕边常放的一本书。近期,我又细读了这本书,再次被于老师宽容和幽默的魅力折服。  相似文献   

8.
韩涛 《教育文汇》2014,(4):38-39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的书柜里珍藏着很多书,最喜欢的是《教海漫记》。我经常翻开它,走进它,和本书作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对话。1999年,于永正老师应邀到枣庄讲学。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于老师讲课。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他的教学朴实自然,轻松幽默,特别是他的京剧演唱精美绝伦,令人陶醉。观摩活动结束后,我从他带来的书籍中挑选了这本《教海漫记》。  相似文献   

9.
每当夜深人静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不管有多疲惫,临睡之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因为我要它来滋养我这块心灵的净土。每一次拜读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在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一书,受益颇多,尤其是《书本是理论,细节是艺术》一文中的一段话:"……对于  相似文献   

11.
陈红林 《湖南教育》2008,(12):21-21
这几日,我在拜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其中《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这篇随笔让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2.
张红 《宁夏教育》2014,(4):77-77
2013年11月,我去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在书店里碰巧买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徜徉在那一行行文字中,如同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又好像在心里注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兴奋剂”。书中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08,(10)
于永正老师曾在《教海漫记》中说:"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在这充满浮华与躁动的世界里,正是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明白了当辅导员的真谛。如今,身处课改浪潮之中,也正是这句话使我明白了作为辅导员,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成为一本"书"。我喜欢,我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是我枕边常放的一本书.近期,我又细读了这本书,再次被于老师宽容和幽默的魅力折服.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6.
“子以四教”别解●陈桂生孔子私学究竟“教”什么?似乎清楚,又像是一个谜。《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加之,其中尚有“孔子晚年而喜易”,死前二年,“因史记作春秋”之说,今人或标以书名号,成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似文献   

17.
<正>十年前,初为教师的我读了前辈们向我推荐的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这本书中的实例和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引导着我的教学工作。近期,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从书中《熏锅屋》一文中又受益颇多。说起"熏锅屋"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解。于永正老师是徐州人,当地人管厨房见"锅屋",套用徐州的一俗语,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意思为新盖的厨房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于老师认为,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评、议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播种幸运     
课堂语言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虽然没有亲耳听过于永正老师讲课,但他和蔼幽默的课堂语言却早有所闻。拜读了他的教育手记《教海漫记》后,我彻底被他的机智幽默折服了。他的幽默实际上是娴熟地驾驭课堂的一种表  相似文献   

19.
我的心灵书     
十年前,去南京夫子庙玩。那里的摊铺前,都有卖一种小册子,藏青色的,仿古,竖写的书名,很便宜,十块钱三本。我挑了三本,《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和《菜根谭》。教了十年书,只听说《菜根谭》,从不知与之齐名,并称处世三大奇书的《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说来也奇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又一次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发现他的“名气”是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以苦为乐,自然生成的。一、虽苦犹乐于老师“以人为镜”,17岁的他“文学程度这么好”,老师建议他“最好能上大学深造”。而他“由于崇拜李老师,于是也决定当老师”。从小,他就受母亲的影响,做一个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