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初步统计,整部《诗经》写到"雨"的约有二十五篇,三十五处。或实写,或比兴,或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或饱含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丰富多姿,为后世诗歌构建出一个"雨"意象的范畴。这些雨意象可大致分为物雨、情雨、修辞之雨三类,依此分析可从中寻出一些《诗经》"雨"意象所代表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正>在宋词的天空中,常常出现或暴雨大雨,或小雨细雨,或春雨秋雨,或暮雨夜雨,临空而下,形成独特的风景。不用说,词人笔下的雨,正是他(她)心中的雨。最终不只淋在纸上,更湿润了我们的心田,是我们遇上的好雨。1知名度最高的写雨名篇,应该是苏东坡那首《定风波》,词前的题序这样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可见这首词以写雨为主,雨是骨架,也是血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相似文献   

3.
李兰英 《考试周刊》2014,(56):30-31
<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作为传统意象的"雨"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称叹。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历代人们的体验和濡染,历经诗人的筛选和淘洗,意蕴深厚,或喜或忧或怨,都传达出诗人的脉脉情感。我们可以从这种情感基调上归纳雨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几种类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悦的雨《诗经·小雅·信南山》里说雨"生我百谷",《释名·释天》谓"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因此古代先民已经开始了亿万次的祈  相似文献   

4.
杜甫笔下有许多内容上与"雨"相关的诗歌,这些诗歌既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雨的多姿多彩,又融注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生命体验和瞬时情绪。雨,成为诗人内心感悟、人生遭际的外化和物化。杜甫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运用衬托、拟人、对比、象征等多种修辞,借用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济、托物寓意等手法,从自然之雨、时令之雨、心绪之雨三方面对雨进行描写。子美的咏雨诗体裁多样,多贵在以情取胜,博大与深沉兼具,让原本单调的雨有了多样的物象姿态和丰富的情感蕴含。  相似文献   

5.
“雨”一直是我国历代文人的宠儿。雨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当着重要的抒情角色,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本文从清新灵动、或浓或淡的愁绪、清丽雅致、别有深意几个类别来分析王维诗歌中为数不少的“雨”意象。  相似文献   

6.
雨恋     
李玟 《少年月刊》2010,(12):45-45
每当下起绵绵细雨,或是倾盆大雨,我都会像看一场精彩的电影似的坐在窗前,或仰视或凝望,看着雨珠子在空中落下,跳起一支快乐的凌波舞。在这样湿润的空气中观雨,是我的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咏雨诗篇,在这些诗中,诗人把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倾注于“雨”这一自然事物之中,或表现出安闲自适的情怀,或表现出不尽的相思哀愁,或表现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宽广胸襟。  相似文献   

8.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  相似文献   

9.
雨形成的基本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小水点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0℃时,便是雨。  相似文献   

10.
访雨     
轻盈,润洁,冰凉.翩然而降,似笔尖浓酽的墨滴入一方清池,疏忽而散,点染催醒了世界.每雨至,便总会想起张志和笔下垂钓的渔夫,独握钓竿,一叶扁舟,一人独钓一江雨. 每雨至,我总不忍辜负.天光渐敛,墨云丝丝黏稠起来.忽而,天地间一个寒噤,或急或舒或密或疏的雨让昏沉的世界骤然清醒.窗外,雨伞渐次生长起来,随窗上的雨痕流动着,变幻着.驻足望去,一切在雨中如在黎明睁开了眼,异常清晰而又混沌.是独处的沉思,沉思什么?是无言的忧伤,悲诉什么?是心灵的洗涤,救赎什么?雨无言,那密密麻麻的雨痕让我痴迷,渴望走进它的内心.于是撑一把伞走进雨中.眼前飘落的雨化作流淌的珠帘,围绕着我,从发丝、裤脚、足底小心试探着我,似乎在对我诉说着什么.就这样慢慢地在雨中漫无目的地行走,任凭雨丝拂过脸庞.  相似文献   

11.
报时雨     
巴西的巴拉城,每天都要下几次雨、有趣的是每次下雨都有确定时间因此,当地人有个习惯,谈论时间不用钟表或太阳,而是用雨。他们不说上午几点钟、下午几点钟,而是说第几次雨后。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诗词中,雨是有性格的,它们或大或小,或密或疏,时而细腻,时而柔美,雨落成诗,动人心弦。冯延的"清明雨"——"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鹊踏枝·清明》)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清明雨。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  相似文献   

13.
在初冬或冬末初春,人们可以看到,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很冷的电线、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就凝结成冰了,于是电线变成了粗粗的冰条,地面上也积了一层薄薄的冰,这就是冻雨。气象上把这种冻结物体的现象称为雨淞。冻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冻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于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的。当  相似文献   

14.
听雨     
雨,是跳跃天地的精灵;雨,是乳养万物的精气。有了雨的滋润,才有池生春草,柳变鸣禽;有了雨的呵护,才有芳草萋萋,原上离离;有了雨的镌凿,才有琼琼玉枝,皑皑雪原……雨,是有灵性的,雨,是有心音的,用心聆听,它会馈送你一份高达,赐予你一份潇洒。农历四月,稻禾已植,棉苗破土,农事正暇,春雨即至。或戴笠披蓑,赤足行于微雨,或条上一凳,翘腿坐于屋檐,瞅门前小河老鱼吹浪,观屋后小林枝头香絮,望空中银线垂垂欲落,听老屋青瓦雨声滴答,那份惬意会连同不尽的雨声羽化为快乐的精灵悠然游走于空灵的心宇。此时听雨,便成了一种卸载疲惫、愉悦身心的舒爽沐浴…  相似文献   

15.
在沙漠中     
《双语学习》2013,(7):2-3
沙漠是什么呢?沙漠就是一个很干燥的地方,很少下雨或没有雨。世界上有许多沙漠。沙漠占据了世界上陆地的1/3。沙漠里确实偶尔会下一点雨,而沙尘暴则非常凶猛。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是写窗外下雨引发的深思。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春雨、秋雨,人们习以为常或近乎麻木。不过,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笔下,赋予了诗意和想像,寄寓了情怀和感慨。作者也写雨,对雨也异常敏感,但那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雨、描写雨的。作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把小雨写得很有情趣,很有韵味。尤其难得的是,作者把雨拟人化,融进自己的感情,所以当第二天醒来时,看到雨还在慢慢地下,便从中联想到雨已经不是单纯雨的本身了,已是有生命意义的化身,她在工作,在为人类无私地作出贡献。记得有一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相似文献   

17.
雨忆     
檐前嘀嗒着水声,屋里灰暗暗的。一个人坐在窗前,或读书,写字,作画,或什么事都不做,只静静地望着雨濛濛的天际,心里特别舒适。我喜欢雨天,更喜欢在雨天回忆儿时的事。这些事都和雨有关,犹如细密的雨丝织成的一幅幅湿漉漉的、暖暖的、洇洇的图画。  相似文献   

18.
那个背影     
6月19日 晴 初夏的雨不由分说地来了,恰在那黎明将至的时刻。我依旧是醒了,为了即将面临的一场考验。 撑着素色伞。步履匆匆地行走在悠长寂寥的雨巷,我无意逢着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里总晃动着熟悉的身影——许多许多,相似的,或佝偻,或沧桑,或寂寞……它们的主人,叫做三轮车夫。  相似文献   

19.
零度 《课外阅读》2010,(14):16-17
突然间发现孩子的恋情。 女儿雨雨升入初三后,我突然发现她行为反常,变得特别爱照镜子,有时还神秘兮兮对着镜子做鬼脸或发愣。我好奇地扫她一眼,她就慌乱地低下头,脸“刷”地红了。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有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在维系社会安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祷雨是协调官民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祭祀活动。地方官员把祷雨作为解救干旱的重要活动,是拯救民众的爱民之举。祷雨的神祗有山神、龙王、海神、通远王、妈祖、岳帝爷、城隍、佛、仙等。民众认为,祷雨灵验乃山川神祗响应效灵,也是地方官员诚心祈祷感动天地而赐雨,于是“吏庆于朝,民歌于野”,送匾额答谢神祗,建甘雨亭、喜雨亭、灵雨亭或立碑颂德,以答谢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