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贞仕途多艰,与首辅张居正虽为同年,并未因同榜之谊而获得格外升迁。在与张居正构隙后,王世贞倦于官、倦于名,遁入佛道世界,入昙阳子“恬澹教”。张居正在王世贞由入世转为出世之际,无疑起到了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效,固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基因,但其主观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拟对张居正的意志、性格与思维方式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0~2015年国内张居正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张居正改革、教育思想及其用人之道,以及张居正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展开。与之前的研究相比,2010~2015年国内张居正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考成法"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向全国颁行的旨在整顿吏治及各项弊政的一项制度法令。实施以来,明朝中央政权得到了加强,政府澄清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国库得以充实,民负减轻,边防力量增强,学风得到整饬,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既有张居正个人意志、智慧、人格等方面原因,也有当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分析张居正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对当今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出现了“张居正研究热”,有关论著明显增加,主要涉及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的人生悲剧、学术思想及比较研究等。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汪古马氏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官僚家族,其社会交往网络极具特色,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家族的政治社会地位和文化取向。其中尤以马祖常最具代表性。他的社会网络分为同乡、同年座主及门生后学、同僚等几层。同乡以地域为纽带,在他早年及政治失意归乡时作用明显。同年座主及门生网络是由科举和授业形成,可强化彼此的身份和旨趣,并有助于仕宦生涯。马祖常步入仕途后,同僚成为其重要的社交对象,那些政治见解或诗文才艺与其相近者是他同僚网络的主要构成。马祖常笃信儒术,但也有与佛道之士交往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政治地位浮沉及其避世思想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7.
《看了明朝不明白》一书在张居正的生平、登进士第、入阁、职任次辅、提出改革纲领的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促成俺答贡市的决策人、张居正悲剧的原因、为何不起用海瑞及对海瑞的评价等问题上也有着许多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研究张居正的论著颇多,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和一定的研究群体。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张居正改革的措施、评价、思想及人物比较等方面展开,研究领域与方法有较大的拓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应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9.
课间     
《同学少年》2012,(12):52-53
索取财物为何称"打秋风"?"打秋风",原作"打抽丰",意为"盖彼处丰稔,往抽分之耳",后泛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缙绅或有钱人索取财物。《永宪录》记载:"有无厌之辈,一遇门生升授外职,老师、世兄以及同年、故旧探望索取,名曰:抽丰。"可见这种风气,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为明代杰出的内阁首辅,在嘉靖、隆庆二朝,他针砭时弊,励志改革,但都未能引起皇帝重视,万历初年,他升任内阁首辅,神宗年幼这一特殊环境给张居正一个施展才略的机会,神宗委大柄于居正,对居正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张居正得以推行改革。但是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遭到明神宗清算,万历新政因此毁于一旦,神宗对张居正改革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万历新政也断送于他手中。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作家熊召政以十年之力铸成138万字的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2000年起,先后由武汉长江艺出版社和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简繁两体版本,向海内外发行,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仅长江艺出版社就发行了20多万册。在第六界茅盾学奖获奖作品中,《张居正》以距全票只差一票的成绩夺魁,更是对《张居正》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部小说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研究公开发表的研究《张居正》的学术论有50多篇,其中多数评论肯定它的价值,也有的评论提到它的一些不足,还有评论做出基本否定的判断。就具体内容而言,这50多篇论主要涉及了《张居正》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应该怎样对待历史、张居正的艺术形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12.
张居正夺情事件作为张居正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对张居正后期的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礼与政治的角度分析夺情的缘由和朝中官员对夺情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夺情对张居正改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革新运动,这就是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明神宗隆庆、万历年间,以张居正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革新派,在农民起义的推动下,推行了法家路线,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张居正及其改革进行剖析,对于正确评价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历史作用,正确认识法家的阶级属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乾嘉时期,学者们很重视彼此间的学术交往,其交往范围包括学界名人师长、学友及门生.学者们就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学术的进步.这种学术交流对学者的学术声望有着巨大影响.学者所融入的学术交流网络越大、辐射范围越广,其学术声望也愈加显扬.反之,则往往默默无闻.在影响学者学术交往的诸多因素中,学者的个性爱好、交往能力以及所研究学术问题是否合乎时尚,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期统治者发起过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而目前学术界对这场改革运动却有三种不同的称呼,即"张居正改革"、"隆万改革"和"嘉隆万改革"。"张居正改革"为传统提法,至今仍为主流。"隆万改革"是比较稳重的叫法,但论述不够深入系统,尚未取得普遍认可。至于改称"嘉隆万改革",似有牵强成分。  相似文献   

16.
本是对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与王阳明心学关系的研究。章探讨了张居正接受心学的途径与其心学思想的特点,说明了心学对改革时期张居正人生态度的影响,指出了他本人的心学意识与其对心学讲学活动压制的矛盾,以及他试图改造心学弟子的失败,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代万历初期的真实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7.
张居正是明中后期久负盛名的改革家,被时人誉为“救时宰相”。他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考量,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无与伦比的才干和胆识,在万历初年主导了一场关乎衰败与振兴的历史活剧。本文以史实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对张居正经济改革思想做一系统探析,以期对今天的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明朝隆庆、万历初年,张居正针对时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后人曾高度评价这次改革:“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又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显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然而,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同反对派进  相似文献   

19.
<正>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大明首辅张居正去世。同年去世的,还有吴承恩,他用一部《西游记》,给后世中国人留下了许多"达·芬奇密码"式的难解之谜,我们可以称之为"吴承恩密码"。而其中一个问题是:唐僧肉到底应该怎么吃?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在《西游记》全书中,有六个妖魔曾明确地说到要把唐僧蒸了吃。这在谈论过唐僧  相似文献   

20.
汉鸿都门学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 ,既以个人爱好为动因 ,又以招揽政治势力为目的。鸿都门学不是现代意义的学校 ,而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场所 ;鸿都门生也不是鸿都门学培养的学生 ,而是朝廷征辟的一批官吏。对于鸿都门学的认识 ,显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育问题 ,或者是思想、文学艺术问题 ,而主要是政治问题 ,具体一点说是选举问题。汉灵帝重用鸿都门生 ,有悖于正常的选举制度 ,有碍于朝廷政治的进步 ,因而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促使东汉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