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3年至2010年黄冈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等相关数据,根据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预测出2011年和2012年黄冈市区房价,与已经公布的这两年房价数据比较,符合预期误差范围。在此基础上,预测出2013年的房价,可以看出黄冈市区房价总体保持增长趋势,结合预测结果,给出合理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安奇奇一边在网上浏览新闻,一边抱怨:“网上新闻真实性可真不高,有的说房价上涨了,有的却说房价下降了,有些新闻肯定有误。”问号姐姐笑着说:“那还真不一定!两种说法可能都是对的。”安奇奇瞪大了眼睛:“涨也对,降也对,你这不自相矛盾吗?”问号姐姐解释道:“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某城市去年市区房价每平方米是6万元,郊区是2万元,再假设市区和郊区房子数量相等,都只有1万套,那么该城市去年平均房价就是4万元。这个城市今年市区房价每平方米是6.4万元,郊区是2.2万元,由于郊区房源大量上市,郊区房屋数量有2万套,市区的房屋数量有1万套。那你说该城市今年房价是上涨还是下降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房价上涨的视角,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法(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半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半城镇化率持续上升的成因。研究发现:(1)中国人口半城镇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且存在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特征;(2)房价上涨显著推升了本省人口半城镇化率,而对周边省市影响不显著,本省房价上涨1%,本省半城镇化率上升约0.077个百分点;(3)推升人口半城镇化率的主要是住宅价格,其次是工业用房价格。研究表明,房价快速上涨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在房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住上放心房"成为居民对于住宅建筑质量的基本要求。剖析住宅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措施,为提升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始于1998年,而中国各级政府从2002年才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和干预.调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土地供给的限制.此后,中国的住宅价格开始了迅速且持续的上涨.诸多文献都揭示了住宅价格不仅反映着经济基本面因素,更反映出政府政策的变化.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土地政策是住宅价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解释因素.本文用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地供给与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对比中国政府限制土地前后的结果,我们发现,在土地宏观控制后,这一负向关系更加突出.由此本文认为,2002年后开始的中国住宅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土地供给的限制.中国住宅价格的上涨已经偏离了经济稳定增长的轨道,土地财政造成的土地供给限制和房地产企业为了获得住宅价格上涨的高额利润而进行的土地储备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两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彻底解决房价问题就不能忽略土地供给问题.住宅价格要回到适合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弱化土地财政,利用法律法规限制囤地待涨,进而解除对土地供给的限制就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房地产市场波澜起伏,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目标也由"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转变为"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本文首先对200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期间房价走势进行分析,再探讨房价上涨的原因和房产税政策出台后的短期长期影响以及房产税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房价变动引得各方阵阵热议。统计局和金融机构都推出相关房价指数以引导公众预期,媒体对此的报道对房价的走势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将代表政府舆情的国房景气指数、代表金融机构的月度房价指数和代表媒体导向的舆论指标纳入房价预期模型分析房市舆情对房价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房价指数短期抑制房价上涨,而长期对房价产生了促进作用;媒体播报数量和净值的增加短期内则会促进房价的上涨,之后回调并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1991—2008年房价持续上涨,2008年第四季度起下跌。从需求角度来看,房改政策、放宽的户口制度、金融政策、城市拆迁、人口增长、家庭收入增长和来自境内外的房地产投资投机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住宅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升了房价。始于去年年底的房价下跌,则与信贷税收政策紧缩和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下降有关。针对楼市现状,政府应采取措施增加供应,刺激需求,不同收入的住房需求者应结合自身状况制订相应的投资消费方案。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2000-2009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PSM-DID识别策略,从土地供给的角度研究区域房价上涨的结构性差异特征的成因。自2003年起,国家土地供给政策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减少了东部地区但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供给,这使得东部地区用地更为紧张,从而导致东部地区房价相对上涨较快。实证分析发现,控制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金融便利性和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给导致东部地区城市房价至少上涨了6.51%,表明区域土地供给差异导致房价上涨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价的变化一直牵动着广大北京市民的心,甚至成为很多年轻人决策是否留京创业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北京近二十年来房价统计数字和图表的分析,用统计学基本方法对北京房价进行了探究,建立了房价数学模型,对未来十年的北京房价进行了预测,并用近两年的实际数据对模型和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房价数学模型对北京未来十年的房价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如果不采取严控手段加以控制,未来十年北京房价还将继续上涨,其涨幅很可能会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这十几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看,房价确实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但是,房价上涨并不构成社会对房地产业和房地产政策进行谴责的理由,房地产市场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晴雨表,经济持续增长,房价没有理由停滞.  相似文献   

12.
为量化居民收入差距与住房价格之间的联系,文章基于2002—2017年24个城市面板数据,选用基尼系数作为居民收入差距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基尼系数每增加1%,房价将上涨0.0275%;分阶段结果显示,前期居民收入差距会促进房价上涨,后期转变为抑制房价上涨;两者的关系与城市经...  相似文献   

13.
过去5年,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下,房价一路上涨,目前房价处于高位运行。文章从土地制度、供求关系、住房保障制度、房地产法制等方面探析房价上涨的深层原因,并就抑制房价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北黄冈高级技工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冈市区,毗邻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东坡赤壁,东倚古老神奇的龙王山,西临诗情画意的扬子江,南与三国吴都鄂城隔江相望。这里常年绿荫掩映,鲜花簇拥,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天独厚。 学校创建于1978年6月,1996年3月设立“黄冈劳动中等专业学校”,与黄冈技校合署办学。1996年11月,经国家劳动部、国家计委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房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构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尤其分析房价上涨这一突出问题及成因,是制定房产政策的关键。从房地产价值构成因素、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虚假因素三大方面分析房价问题和成因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政策有得有失。制定房地产政策首先要有明确的政策目标,然后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进行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应辩证看待房价上涨问题,房价上涨有其合理因素,对非理性涨价的政策调控一定要从问题的成因出发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并且更应关注政策的有效执行,这样才能实现政策调控的目标,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达到市场形成房价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浅谈如何控制房价过快过高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经济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房地产业的有效发展,不仅可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而且还关乎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合理控制房价过高过快的上涨,是各级政府一直面临和将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商品房的房价主要由房屋的开发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组成.房屋开发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房价的高低.所以.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从房地产经济对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入手,分析房价上涨的问题,并对房价上涨的控制进行研究,使房地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对我国商品房价格波动进行周期性分析,同时细分我国自1998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并划分周期,将二者对比来研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从1998年至今,我国房价变动周期房价与宏观调控周期数均为4,且宏观调控效应滞后期为一年,提前于房价变动一年发生。同时,我国近年来房价波动范围相比于1998年至2004年间房价波动范围明显缩小,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平稳房价、抑制其飞速上涨势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1个省及直辖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技能工资差距和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技能工资差距和住房收入比交互项的系数为正,即房价上涨对技能工资差距扩大的消费抑制作用有正向调节的效应。这说明房价上涨会削弱技能工资差距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即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会减弱工资分配改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提升作用。所以,提升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缩小技能工资差距,有利于拉动城镇居民消费。同时,控制房价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形成,不仅可以提升消费,也可以提升工资收入分配改善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使收入分配改善与扩大内需保持同步。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一、二、三线城市房价的差别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二线城市房价的影响最显著;人民币升值,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均上涨;但M2对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二线城市房价呈负相关;FDI对部分欠发达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房价的影响不显著;贷款额对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二线城市房价无显著影响;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具有明显的时间惯性。  相似文献   

20.
地价与房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地价是形成房价的重要要素之一,地价与房价的变动存在极大的相关性。研究从地价房价比出发,对地价房价比的数据和线图分别进行了分析,简要阐述了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地价原因,而后进一步理清"招拍挂"制度促进地价上升的不合理因素,说明控制房价要从改革"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做起,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