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研究在指导方法、多样性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不同,在市场模式、企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等方面有着相通的内容,全面客观地分析他们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的区别和相通内容,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的科学性,并借鉴演化经济学的有益观点对其不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平等观的批判与斗争中,在总结众多思想家平等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上的不平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平等观的虚假性,使人们更彻底地明晰了资本主义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思想与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思想都是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前者的提出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者的提出则是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试图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前者对后者必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设想了两种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情况,但只针对第二种情况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当代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的一个空白。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德国观念论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供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启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主体性的弘扬,二是对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强调。这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有很大启发,但马克思丰富了建构主义的内涵,使其实现从认识论到实践哲学的转向。就第一个方面来说,马克思强调工人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就第二个方面来看,马克思将生产劳动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即异化劳动作为自己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政治家和学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大多冠以“同时胜利论”,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中并没有关于“同时胜利论”的明确表述。准确她说,马恩的革命理论表述为“同时发生论”更符合原意。这不仅因为在原著中能够找到佐证,在实践中也和列宁后来的“一国胜利论”有一定逻辑关系。今天,正本清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假说.一种是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世界正在向美国型资本主义收敛的假说,另一种是以演化经济学派为代表提出的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被看做是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最有力的理论工具之一,被看做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研究的延续和补充.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演化经济学派的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论"两种生产"到<人类学笔记>论村社命运"一切取决于历史环境",从正面阐述了他的"历史环境"理论.同时,马克思用唯物主义根本改造了资产阶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将"地理环境"纳入了社会生产力范畴,摧毁了"决定论"的全部依据的基础.马克思正是用"历史环境"理论分别对印、俄前途作出预测分析,指出19世纪中期的印度可能是资本主义前途,19世纪晚期的俄国可能是社会主义前途,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卡夫丁峡谷"理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桑巴特与韦伯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兴起归咎于经济因素,桑巴特认为奢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韦伯则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是由禁欲主义引起的。研究他们对资本主义兴起原因的分析,有利于反思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对我国的现在与将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任何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效率较高,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明显比其以前任何社会都多,但它在对公平问题的处理上却陷入泥潭。资本主义"公平"仅是"公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环,它在现实上集中表现为"资本"的公平,是资产阶级的乐园,具有明显的形式性、虚伪性。这种所谓的公平必然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资本主义社会将在其中灭亡。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公平"问题的认识给当代中国深刻启迪,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效率",更要善待"公平",借以促进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预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马克思早年的有关论断相去甚远。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人类为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而开展的最本原的社会活动出发,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实事求是且入情入理地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本质;从是否顺应人类发展规律和是否实现“三个代表”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强调了在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基础上,取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人应如何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由低级向高级前进,以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且善于与之打交道的必然性。结论是,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最终将把资本主义导向其“历史的终结”,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迄今已有500年历史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划分为若干阶段,对于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种种依据以后,认为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唯物史观,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为出发点,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以资本本身的社会化进程及其形式变化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应该是最主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产关系是划分社会形态的基础,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总的量变化过程中的四次阶段性部分质变,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个体资本主义-集体资本主义-集团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已生成出社会主义因素的萌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资本主义走完它的发展历程,寿终正寝进入社会主义,另一种是资本主义半途夭折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埃伦.M.伍德以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新界定了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阶级、人的能动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指导研究了现实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起源,同时她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深信正是马克思有效地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通过批判现实资本主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普遍化或者"全球化"是一种成功的标志,但也是一种弱点的来源,它的成功也正是它的失败,从而指明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只能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体现出她浓重的现实关怀情愫。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论从外延和内涵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可以界定出资本主义正处于区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被纳入了各种区域集团之中,并且区域集团有日益紧密和扩大的趋势;国家的职能逐渐被区域垄断集团所代替,国家主权逐步向区域垄断集团让渡;区域集团之间竞争和渗透日益激烈和频繁,跨国公司与区域集团相互促进,跨区并购快速发展:区域集团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体。随着区域垄断资本之间的联合和渗透,最终将形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学术界,许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可能跨越,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所跨越的不仅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包括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完成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经典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认识到这种不同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表面上与“两个必然”渐行渐远,实际上加快了“两个必然”的进程。科技革命、资本扩张和自我调节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社会主义在探索中走上了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理论工作者必须开拓视野,以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两个必然”的思想。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是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关键。本文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视角考察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深化了对“两个必然”客观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