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意象分析既需要教师把握诗词主题,又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科学的设计。以苏轼词为例,对苏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梦"进行深入探知,明确了苏词意象分析的价值,分析了苏词中"梦"意象的表现,最终通过辨析探明苏词中"梦"意象的缘起:创作习惯的沿袭、个人遭遇的浸染、儒释道思想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正>苏轼作为一代词学大家,历来深受众人关注。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早已指出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新天下耳目"。但是,苏轼在婉约词创作上的突破和贡献却往往被我  相似文献   

3.
苏轼以其跌宕的生活经历,崇高的性格气质,聪颖的才学,创作出“自是一家”之词,倡导“以诗为词”,这样的豪放之词偶尔不协音律,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苏轼崇高的人生观入手,探讨苏轼写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分析苏词“自是一家”“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指出苏轼词自是“曲子缚不住者”,引出后人对苏词的评论及苏词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先秦散文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体现了文学与哲学的双重价值。自秦以来的重要文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它的影响。作为宋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苏轼同样也对《庄子》的艺术成就推崇倍至。《庄子》在艺术上对苏诗、苏文的影响,历代评论家都有所关注,学术界也早有专文论及,而实际上,苏词之所以能取得独树一帜的成就也与其对《庄子》的继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坛盟主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又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创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显示出"中和"之美。他的词《定风波》和《水调歌头》体现的平淡、超旷的境界,也与"中和"之美相融通。本文从作者的创作心境、情感和两首词的意境以及审美意义等方面来领悟苏轼词的"中和"美。  相似文献   

8.
苏轼词中状写“月”与“水”的文字,尤其是对“水中月”意象的繁复表现,展示了苏轼既身在人间复超拔人间的禅道思想。着眼于苏词中“水”“月”意象的文本分析,以几首词为代表探究苏词中“水中月”意象的多层面意味。  相似文献   

9.
苏词研究是近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有关苏轼词集的编刻整理累计有二十余种。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词集校注》,在参考传世苏词各重要版本和近期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词集作校勘、注释、编年、集评、辨疑等文献整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新的探索。撮其要者,在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这就是:意象词旨的深微探析、编年本事的精细考订、词语注释的准确追寻。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文、书、画领域均为卓然大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苏轼对后代很有影响。本文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入手,浅析了苏轼超然自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与儒道释思想的关系,以及贬谪生涯对其性格和创作的影响。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进取转而压抑苦闷又力求超脱自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本文也从美学的角度解析了苏轼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司空图对于"豪放"定义的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对于"豪放"的定位更多集中于创作时的一种自由、充沛、郁勃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作品的风格反映。另外,豪放词的出现除去创作观的影响和对前人的继承以外,还包括以下原因的共同导向:一是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蜀地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想是苏轼的创作出豪放词的内因,表现在《东坡易传》中则是对于现实的达观态度。二是"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在被贬黄州以后,苏轼开始对人生的意义重新进行反思,这个时期的作品多是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一种超然豁达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4.
"苏学北行"是文学史上的常识,但如何"行","学"什么,即苏轼对金源文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如何产生影响,历来学者点到为止,语焉不详.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苏轼的散文、诗、词对金源文学及文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散文方面,由借才异代的人金文人如宇文虚中、蔡松年、高士谈等到蔡珪、赵秉文,完成了以韩苏为代表的"唐宋文派"到金源"国朝文源"的承继与确立.诗则由风雅李杜苏黄之正脉至金源而形成北朝诗风,其中王若虚及元好问对苏轼推崇尤巨.金词以蔡松年为初期代表,继承了苏词超旷高远一路,并与北方士气结合,形成金源词坛的悲壮雄浑直抒胸臆高风绝尘的词风.而王若虚甚至以苏词为古今第一,元好问以苏词只见性情不见文字,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空前而绝后.  相似文献   

15.
宋词发展到苏轼的创作,起了很大的变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胡寅《题向子諲酒边词》)。苏词开辟了词的新蹊径,“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王灼《碧鸡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梳理了苏轼以前"月"意象写作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先秦时期萌芽,汉魏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唐代繁荣兴盛,宋初建立"春花秋月"表达模型。进而从三个方面分析苏词中"月"意象的继承与创新:"月"意象烘托寒凉幽静、清新澄明气氛的基本作用,"月"与"人"的情感联系及月与人世感悟、哲学思考的联系。以上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展示了"苏词"中月意象的独特风貌,寄寓着苏轼人生哲学现实性与超越性相融合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一生服膺儒释道三家,儒家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佛老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苏轼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世人往往注意到苏轼诗和文中体现的佛禅思想,却忽视了佛禅思想对苏轼词的影响。现从苏轼词"梦"的意象上来看佛禅"空"、"无常"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苏轼究竟何时开始写词,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定论。本从苏轼经历、词作内容等诸方面考证和分析了《一斛珠》等三首苏词的创作时间,确认《一斛珠》作于嘉祐元年闰三月,《竹枝歌)九章作于嘉祐四年十月,《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作于嘉祐四年十一月;从而得出了苏轼写词始于宋仁宗嘉祐初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长时期以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词)词已成为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这首词的主旨。 写《念》词时,苏轼至黄州贬所已经二年半了。"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导致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