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作为一个科幻作者,坦率地说,对于文字甚至对文学在科幻上的表现力,我是没有信心的。"在首届亚太科幻大会上,《三体》作者刘慈欣做出了这样的表述。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公开承认科幻文学的局限性。事实上,就在此前一天接受采访时,刘慈欣已明确表示,科幻文学"目前和整个叙事文学一样,正处于衰落的境况"。他回溯了自己在早期创作的作品。他甚至觉得,在那些作品中,"从来没有用文字真正的把自己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他还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读诗只有透过这些文字符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才可能理解诗人。才可能理解诗歌内涵。但由于特殊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5.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是"英国戏剧之父",代表作品有: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的戏剧作品,让我们记住了莎士比亚。不过,在莎士比亚生前,他那些天才的剧作并没有得到他自己的重视,也没有被他亲手整理出版,肩负光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和研究价值的精神导师。我们与他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人与人之间拥有内部和外部的共同性,我们可以通过他以文字作品为主要形式的生命表达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设计的研究路径,正是从他的文本世界进入他的生活世界,进而探究他的精神世界。我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撰写一部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传记,力求体现真实性、精神性和他的个性。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坚持"以苏解苏"、"以苏叙苏",即让他自己陈述自己,完成自己。其间也有我的理解与评论,因而更准确地说,我要完成的是关于他的精神发展的"评传"。  相似文献   

5.
我不会写作     
正我好像一直不懂文学是什么,正如我会的,也不是写作。在"小升初"考试的前一段时间,我正疯狂地迷恋着沈石溪的作品,我爱他笔下野心勃勃的紫狼,爱他笔下重情重义的班羚,更爱他笔下牺牲自己的母象。我的面前是他建下的西双版纳森林,是动物之间超越人类的美好情感。那是我第一次为文字的魅力折服,第  相似文献   

6.
<正>格非一直是现今"纯文学"的追求者,他曾在为自己作的小传里这样写道:"小说写作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给我带来了一个独来独往的自由空间,并给我从现实及记忆中获得的某种难以言传的经验提供了还原的可能。"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我们读到的绝不仅仅是永远不变的"一套文字",  相似文献   

7.
劳林江同学是我所教这一届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他很喜欢看书,善于思考。他高一时特别喜欢看史铁生、莫言、东西、海子、残雪的作品,到了高二开始看历史、哲学及中西现代派的文学作品。这好像在今天的中学生中是有点难得的。他为人平和,但文字张扬,敢于用文字表达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正>一、"海洋三部曲"选题的理由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蕴含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广博的历史、地理知识。他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推荐三部曲一起读,是因为《海底两万里》是新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文字笑解有位乡村"秀才",喜欢卖弄自己的文采。一日,他心血来潮,又在众乡亲面前,说起了他对文字的研究。之一:"射"和"短""秀才"说。古人把"射"和"短"字的意思弄反了。"射"应是"短"的  相似文献   

10.
憔悴的弦声     
作者是个画家,他的文字也充满了画面感。作品通过一个女人的三弦声,来写自己对于人生的感叹与怅惘。场景的描写与气氛的烘托,更强化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铿锵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1.
童年的召唤     
《广东第二课堂》2014,(1):74-75
“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自己的屋子。”曹文轩建的“屋子”,不少读者都居住过。他的作品犹如“水边的文字屋”,无论场景和风景、还是人物和动物,都浸润着水的灵性和神性。  相似文献   

12.
懒美人     
从一个昨日"愤世嫉俗"的艺术青年到今天"卡通一代"的引领人,田流沙在不断地转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说自己的作品风格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是一个混血儿。在他的作品中,他把古典精神和现代时尚进行嫁接,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进行对接,画面显得典雅与奢华。而《懒美人》的作品系列是他从敦煌壁画中汲取灵感,把它进行演变进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他以中性为概念,把人的性别模糊化了。  相似文献   

13.
<正>我很喜欢著名作家余秋雨的作品。这位说自己是一位行者、一个走在路上的文化人因困惑于"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而走出书房,在行走中洞察,在跨越中思索,在烛照中叙述,用生命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他睿智而优美的文字,向来以中国数千年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作背景,字字珠玑,  相似文献   

14.
邓德明 《语文知识》2005,(12):35-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尹玉生 布思·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仔细剖析了《金瓶梅》中的"应俗之文",指出它们系门客徐渭为其主子兵部尚书(堂上官)胡宗宪所作。小说里之所以有大量的"应俗之文",一方面固然是徐渭作为刀笔吏极擅长此类文字,另一方面也是他出于对自己"代作"的宝爱,使一些因政治、人事等因素而无法收入其抄代集子的作品通过《金瓶梅》而得以留存人间。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读到这篇充满追忆情怀的文章时,不禁想起卞之琳《断章》里的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如同站在记忆的小桥上回首人生一段难忘的风景写下一段段朴实而流畅的文字,而我通过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了那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他恍然间有种时空穿梭感。我觉得我不仅仅是一段段往事的旁观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真切感。"文字"一直是他学生时代的关键词,小学时  相似文献   

17.
1.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颁奖词】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讲述他的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那一天他走上了殿堂,世界一片安静。【事迹材料】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  相似文献   

18.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小说最高价值是上升到文化作家毕飞宇日前做客华中科大"喻家山文学论坛",就当代文学经典化话题阐述看法。毕飞宇说,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写作时不去辨别经典,是荒谬的。可是任何一个写作者,包括自己在内,永远不会把经典放在说话和文字中,那不好看。毕飞宇说,如果写一个作品,第二天就会死,不为活着,那写它干吗?写作是为生的,不是为死的,他写作,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比自己更好、更久的活下去。如何让自己的小说活得更久?毕飞宇说,自己  相似文献   

19.
湖·树·山     
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从而看到我们自己。但我们中学生往往对大作家的作品"仰之弥高",因而敬而远之,不敢涉猎。本期"阅读方阵"想通过对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散文《湖·树·山》以及相关阅读方法的推介,告诉大家阅读是一个轻松愉悦、渐渐"悟道"的过程,名家经典里也有扣动自己心弦的歌。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的传统生死观中,死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多日本作家也倾向于以死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自己的情感。堀辰雄是日本新心理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也是以"生"与"死"为主题,而他对"生"与"死"的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本稿尝试就堀辰雄的作品《起风了》里所表达的"生"与"死"的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