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弯     
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信奉"一旦确定目标就要不怕困难,一定要勇往直前"的信条,甚至有的人还固执己见,即便是撞了南墙也不知回头。其实,世界是处于不断运动当中的,我们也发现这个信条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则是错的。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因为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是转机。很多朋友对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朵夫·李维并不陌生。他是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的。然而,1995年5月,正当他在好莱坞红极一时、风光无限之时,一场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来,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他意外坠落马下,顿时眼前一片黑暗,几乎是转眼之间,这位世人心目中的"超人"和"硬汉"形象化身的他,就从此成了一个永远只能固定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者。  相似文献   

2.
学会转弯     
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信奉“一旦确定目标就一定要勇往直前”的信条,甚至有的人还固执己见,即便是撞了南墙也不知回头。  相似文献   

3.
邱磊 《山东教育》2012,(Z5):125-127
在各种"教育"满天飞的时候,哪怕身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也往往搞不清学校到底为何存在,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近读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发现他对学校定位和功能有着发人深思的论述。问题是,教育中人有多少知道杜威,知道杜威的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暖希 《小学时代》2014,(9):38-38
<正>Q:江西省新余市肖可悦问:编辑老师,有时候重复写一个字,写很多遍以后会觉得这个字很陌生,好像越写越不认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A:东子哥哥: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都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了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  相似文献   

5.
从古到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是很多人的信条,特别是对和自己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老兄弟,如何驾驭实在是难倒了许多雄主。毛泽东无疑是深谙其道的伟大人物,最会平衡各种矛盾冲突和利益关系,而且看人的眼光非常独到(文革以后的事情不算)。我们领略一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学从小就听过长辈的教导"祸从口出""少说多做",也有很多同学有过在课堂上不举手、不发言的经历,同时也有很多同学意识到,有时候沉默并不是金。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可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则要尝试积极发言呢?微光小城有颗孤心其实这个话题是很多青少年都关注的。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什么"祸从口出"之类的话都已经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经验决定了他们会这么要求。于是我发现,当我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是写发生在美国小镇的事,主人公加妮特的身边有很多趣事,有时候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候又让人为他们担心。你看完这本书之后,一定忍不住想和加妮特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有句话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同时身兼很多亲友人生舞台上的配角。想来挺有意思,其实大家合在一起唱的是一台戏,彼此都是搭档,有点儿古时候的欧洲大马戏团巡回演出的味道。但因为人们的性格往往不同,有人擅长演雷锋,有人只有演逃课打游戏的小学生才能出彩,这是因为人和人只能动态均衡,有时候我比你强,有时候你比他强,有时候我们都不如他。  相似文献   

9.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一直在路上。在过去的每一年和将来的每一年一样,我们都竭尽全力地走在变得更好的路上。短浅又缱绻的人生,因为一路向前的状态而美好。有时候,我们遇见一首歌,正好击中了当下的灵魂;有时候,我们遇见一段风景,正好收容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人,一念懂得感恩生命;有时候,我们遇见一段经历,催人上进……最后,我们会遇见最好的自己。这像是一段命定的轨迹,就好像我们儿时制定过的"纸上人生"。很多计划,看起来灿烂美好。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专业教育研究者,我一直深信:只要深入探究、精意思考,理论思维能够破解一切教育实践问题。但时至今日,身为人父的我却悄然对这个信条产生了动摇,尤其是以家长的身份面对一个心理叵测的初中孩子时,我的这种疑虑更趋浓重。"秋后算账",有时候竟成为教育的上策了。  相似文献   

11.
四说美国人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是如此。研究美国人的性格,对比国人的性格,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正仕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因为,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据统计约占全部人口的84%。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位资深的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对我说,载于旧约的"黄金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是最重要的信仰。我说,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直是中国人的信条。那位神学家说,这和我们的"黄金律"很相近,的确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教育"满天飞的时候,哪怕身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也往往搞不清楚学校到底为何存在,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近读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发现他对学校定位和功能有着发人深思的论述。问题是,教育中人有多少知道杜威,知道杜威的这些观点?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教育应当关注当下,立足今天,"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从"教育是生活"的角度看,生活是连续的,是持续发生的,而我们能把握的生活显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外交理念中的使命感受到殖民地时期清教传统与美国立国之初各种政治信条的双重影响。使命感意识对美国外交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山巅之城"模式影响下的孤立主义;其二,输出"美国信条"模式影响下的干涉主义。在美国的外交实践中,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词: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公分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把美国比做移民的天堂,天堂里的主人是否个个都是快乐的神仙呢?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形形色色的人,过着形形色色的生活,尽管相比之下我们是贫穷的,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余敏 《中学生百科》2012,(27):54-56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也渴望被鼓励赞美,我们也常常被人叮嘱:"别吝惜自己的赞美,多鼓励别人。"真诚的鼓励与赞美,是健康心灵的阳光雨露,能让人产生幸福感,使人精神振奋、奋发图强。但有时候,我们听到的一些赞美声,却让我们心里感觉有点怪怪的……  相似文献   

18.
很多美国人常用的习语,我们在书本里是学不到的。解决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去美国旅游。如果不能去旅游的话,看看Sunny给同学们准备的这顿"习语大餐"也是不错的选择噢!  相似文献   

19.
邱磊 《师道》2016,(4):52-53
熟悉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人知道,他有篇著名的纲领性文章叫《我们的信条》,其中谈到了个人的教育信念和理想。而比之更有名的,是他的"洋师父"写的《我的教育信条》,秉此,才有了后来影响世界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等一系列传世著作。对,这个人就是杜威。由罗德红和杨小微老师翻译的  相似文献   

20.
朵朵 《教师博览》2013,(3):27-28
<正>很多人对"死亡"二字讳莫如深,更别说把它作为一门课程。但是在美国,很多中小学校就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坦然地与学生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34岁的我,也和儿子一起体验了一把"死亡教育",感悟颇多。直面死亡2009年,我在纽约读医学博士,老公被公司调到美国总部上班。于是,6岁的儿子成成也被接到美国上学。由于是插班生,老师对我们很照顾,还专门花了—上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