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于一些较繁的物理题,可画图分析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题意,简明直观地寻求到解答. 例1 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甲、乙,杯内盛有总体积相等的混和液体,混和液由两种不相溶的不同物质组成,两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且ρ1<ρ2.现已知甲烧杯内的两种液体体积相等.乙烧杯内的两种液体质量相等.问哪个杯底液体产  相似文献   

2.
一、溶解度曲线图象题 例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回答:  相似文献   

3.
<正>例1 (2021·辽宁·沈阳)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甲、乙所示。(1)实验中应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中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4.
第11小题是涉及初中化学内容中有关溶解度计算的一个题目.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原题目中的A、B、C、D四个选项都不能肯定正确,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温度变化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大小只有较笼统的意义.可以有以下理解:一是通常认为的温度变化后,物质溶解度数值的绝对变化量的大小;二是温度变化后,物质溶解度的绝对变化量占变化前原溶解度的分数的大小.据题目所给条件,降温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有晶体析出,说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那么,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从80℃降温至20℃,且甲物质析出…  相似文献   

5.
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40℃时,烧杯中盛有A、B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且杯底有少量A、B固体,今令其冷至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6.
题目 图1中的曲线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7.
《中学理科》2008,(4):14-16
【优秀考题剖析】 例1: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化学中考中的溶解度曲线题型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试题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综合性。以倡导同学们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下面结合2007年各地中考题分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启示和帮助。一、中考题型精讲1、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例1(2007年福建福州市中考)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相似文献   

9.
[例1](天津市)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先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t℃,把甲取出后再立即把乙放入此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t℃.若忽略热损失,问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哪个大?请加以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10.
管爱国 《考试》2003,(2):48-48
先请看两道题目:1、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氧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B)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甲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酸过量、乙中碱过量2、A、B 两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 3.0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在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5,则加铝粉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中热学部分有一道常见的习题:如图1所示,大烧杯的水面处分别正、倒放甲乙两个相同的小杯子,两杯中所盛均是水,问: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甲、乙小杯中的水能否沸腾?关于此题答案,甲杯中的水不能沸腾无异议,乙杯中水不能沸腾是所有资料的共同观点.其理由是:乙杯中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沸点会升到高于大烧杯中水的沸点.本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KI和Fe_2(SO_4)_3反应的实验 见图(1):甲烧杯中盛放混有可溶性淀粉KI溶液,乙烧杯中盛放Fe_2(SO_4)_3和K_3[Fe(CN)_6]的混合溶液,用滤纸卷成纸卷,并浸有饱和食盐水溶液(或饱和KNO_3溶液)当做盐桥,将两个烧杯的溶液连接起来。A、B是两个炭棒制成的电极,两极间串联一个电流计。3—5分钟左  相似文献   

13.
1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由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g ,已知含有氧元素 1 8g .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A)CuO  (B)Fe2 O3  (C)CaO  (D)Al2 O32 .由X和Y两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甲和乙 ,甲的化学式XY2 ,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 4 4 1% .若乙分子中X的质量分数为 34 5 % ,则乙的化学式为(   ) .(A)X3Y  (B)  XY3  (C)X2 Y  (D)XY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3.已知 2 5g甲物质与 5g乙物质充分反应 ,所得混合物中含有 10g甲和 11g丙 ,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 .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30、2 0、4…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中考都会出现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选择题,下面就以几道题为例,分析归纳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解题思路A要求比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当温度等于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当温度大于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所以A错误;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到  相似文献   

15.
例1 (2008年烟台市)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6.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构成的物质。初中物理常见的是求解两种金属构成合金的密度,通常有下列四种情况。1求体积相等的两种金属制成合金的密度例1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由体积相等的这两种金属制成合金体(总体积不变),它的密度是:A.ρ甲+2ρ乙B.ρρ甲甲+·ρρ乙乙C.2ρρ甲甲+·ρρ乙乙D.2(ρρ甲甲·+ρρ乙乙)分析与解合金质量为m合,则m合=m甲+m乙;据题意得:V甲=V乙=V,有V合=2V,由密度公式ρ=Vm得出合金密度为:ρ合=Vm合合=m甲2+Vm乙=ρ甲V2+Vρ乙V=ρ甲2+ρ乙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2求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制成合…  相似文献   

17.
题目(2004年吉林省中考题)将14g含杂质的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46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CaO与稀盐酸可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后将滤纸上留下的固体物质洗涤、干燥,称知它的质量为2.8g.  相似文献   

18.
推断、鉴别题是化学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笔者认为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已知、未知的条件及相互关系.其次是抓住特征反应、特殊现象,确定某一成分或物质的存在.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然后再从突破口出发向外扩展,顺藤摸瓜.最后作全面检查,判断是否符合题意.下面举例加以说明.啊1]今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已知其中之一为氧化镁;另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镁溶液、硝酸钠溶液和稀硝酸中的某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可用下列式予表示:(1)乙十B——+十水(z)A+C——乙十D(3)…  相似文献   

19.
例1 (2006年重庆市)如图1,取20℃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均不合结晶水)。然后将温度都升高到4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相似文献   

20.
二、简答题1.在甲、乙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用针筒向甲杯石灰水中打入空气,用玻璃管含在嘴中向乙杯石灰水中吹气。请回答: (1)石灰水变混浊的是____杯。(2)该杯石灰水变混浊的原因是什么? 2.图1 表示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各个器官时,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表示被消化程度)。请据图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