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刊》2008,(4):4-4
所谓灾难文化,即灾害观,即在长期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所积累形成的知识、观念(包括道德观、价值观等)和习俗等。"以灾害为主要关键词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边交叉探索视点所形成的分支学科的整合,构建了围绕灾害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视点谱系——一个灾害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0,(2):F0003-F0003
<正>2008年10月15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率先发起、联合参加高层论坛的50家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共同发表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即"武汉宣言"。于此,再次重申《声明》的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1,(4):161-161
周波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诊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文论研究应当如何开创新的局面,从而取得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是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探索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灾减灾赈灾抗御灾害是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共同使命。面对重大灾害,人文社会科学不可缺位,应充分履行自己的学术责任,应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面对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自然灾害,人文社会科学始终在探索如何把握自身在抵御和防治自然灾害应有的科学职责定位,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符合各个科学领域科学探索视点的科学谱系。这些各自领域的分支学科的整合,合而构建了围绕灾害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视点谱系——一个灾害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由灾害学研究需要所催生的交叉学科新体系,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的科学体系,一支队伍庞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家方面军。  相似文献   

5.
彭定安先生是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其研究涉及多种学科,且均达到相当高度与深度,并产生了国际影响。他堪称辽宁社会科学第一人。彭定安以鲁迅学为原点和放射点的社会科学研究、大文化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有着自觉的使命意识;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又是个性鲜明的独特的"这一个",其学术研究往往饱蕴着激情,充满了人性和人文关怀。彭定安的以鲁迅学为放射点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大文化研究,其意义不独是彰显着彭定安本人的学术个性,并且由于他的独特理论建构与社会实践,证明了鲁迅学不独是中国现代文化文本的理论构造,亦是整个人类文化正确发展走向的理论构造,或者说是这一构造的核心质素。彭定安由鲁迅学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全人类的大文化研究,不单显示出他本人的学术研究的走向与发展和深化,并且昭示出鲁迅学本身通向整个人类的大文化的内驱力。彭定安发现、体验、亲和了此种内驱力,因而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鲁迅学。他本人即是鲁迅学在时间上无限久远、在空间上无限扩大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样的文化是生态文化 1、从研究对象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它是与有关人与人的关系的社会文化或人文文化概念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文化观念。社会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态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2、从文化的属性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涉及社会性的人与自然性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它与属于社会科学的传统人文文化不同,是一种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有关系的一种全新的、交叉的边缘文化。 3、从文化的功能而言,生态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地指导人们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之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1,(3):165-165
高宏存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支配性力量衍生出文化霸权,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资源的产权造成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08,(6):2-2
2008年10月15日,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  相似文献   

9.
“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的意义,其关系是相对的,也是互相包容的。文明体系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域性,文化可以多方向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  相似文献   

10.
稿约     
<正>《中国文化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刊物。自1993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与思想发明相得益彰的办刊理念,栏目调整,与时俱  相似文献   

11.
言论集纳     
<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韦路在2016年12月12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刊发的《全球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版图——基于SSCI期刊论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一文中认为:国际国内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1,(5):127-127
周在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文化及文论的创意,从资料的积累、问题的思考探讨到观点的形成、理论的表述,以及从创造性思维的提倡到创新理论成果的完善等整个文化创造的生态过程,构成了文化学术创意的机制。营造优化的文化创意机制。促进文化创造流程的良性循环,显然是文化建构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08,(6):193-193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从我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由此,提出四点建议:完善国家院士制度;完善我国科学奖励制度;彻底打破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现状;加强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从我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就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由此,提出四点建议:完善国家院士制度;完善我国科学奖励制度;彻底打破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现状;加强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有两个最为复杂的概念。一是"文化",因为文化是多元的,多视点审视、界定"文化",难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即"人",因为人类是文化的、社会的高级动物,"文化"是"人的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呼唤文化学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文化学的面对。  相似文献   

17.
稿约     
<正>《中国文化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刊物。自1993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与思想发明相得益彰的办刊理念,栏目调整,与时俱进,精神追求,始终不渝。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世,创新传统文化,凝练民族精神,实现思想文化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所供职机构在过去半年多曾接待过20多个国内智库研究的调研团,其中不少是大学的研究机构。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激励中国学者,尤其是如何让高校老师更多地投入到目前的智库建设中去。应该说,这个问题相当重要。目前国内约有50万名社会科学的专业研究人员,其中80%以上都集中在高校。因此,如何通过机制建设,引导高校老师尤其是社科人文类的研究者成为智库  相似文献   

19.
稿约     
正《中国文化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刊物。自1993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与思想发明相得益彰的办刊理念,栏目调整,与时俱进,精神追求,始终不渝。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世,创新传统文化,凝练民族精神,实现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国创造",构建人文交流领域的"中国话语",乃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文学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稿约     
《中国文化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刊物。自1993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与思想发明相得益彰的办刊理念,栏目调整,与时俱进,精神追求,始终不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