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折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特定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新时期人们社会文化心态的复杂多样性。新时期人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心态主要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国民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首先需明确"教育是什么"及"特定社会是什么"。作者主要从教育目的的角度分析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教育是为特定社会服务,特定社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社会是随着教育的改革而进步的。  相似文献   

3.
先秦武侠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春秋战国那一特殊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它的存在形态和精神理念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与文化现象,以及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士人的一种特殊的心态。同时侠以其独特的姿态出现,又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特殊的力量,影响着几千年来士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张丽 《现代语文》2006,(5):80-81
学是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它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等。同时学也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作家对特定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在西方的叙事学中,流浪汉小说能够独具一格,不仅是因为它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在流浪汉小说创作技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下面就流浪汉小说的历史渊源、发展情况及其它所具有的独特性等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特定的语言形式影射着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流行语便是典型代表。它能凸显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意识,并能及时深刻地反映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本文撷取部分日本流行语中的女性话题,并透过这些言语,多角度探讨当今日本女性在社会中的生活现状及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
欲望的象征--西门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代特定时代为背景,以商业社会、权力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物的行为方式、心路历程等方面,对西门庆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观照社会人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社会指示语反映一定语境下社会活动参与者的面貌,以及社会地位和亲疏关系。本文探讨了英汉社会指示语的差异,并提出社会指示语的语用等值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音乐在整个社会活动中自有其特定的位置,并占有社会一席之地,发挥其功用。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了音乐与政治、哲学、宗教、科学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功用,即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等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包括权势和社会距离,身份和地位等各种关系。社会语言学对称呼的研究已开展得卓有成效,然而社会语言学并未解释称呼语在特定的语境之下所带来的语用暗含。从语用学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称呼语在不同语境之下的言外之力。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因此,教育应成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应通过引导人的生命建构去实现,因而,真正的教育应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体现生命关怀,焕发着生命意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处于自然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双重背离之中,受教育者处在生活世界中机械盲目地占有大量的知识,却遗忘了对生命的生动体验。这实质上是教育人文向度的遮蔽和生命关怀的缺失。教育与人的“第二生命”互生互动,生命的完整与和谐始终是教育不变的情结。体验是生命最真实、最生动的表达,因此,唯有体验才是教育生命维度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3.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学生远离生活,缺乏对生活的领悟,没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的套路作文是时下作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扭转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革新作文教学理念,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生动而深刻地领悟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档案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从出生就有档案,生活中大到住房,小到家用电器都有档案,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档案,使其发挥内在的最大效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人们都在思考着生命应以何种方式来体验和度过。与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个性张扬、延长生命长度和增加生命密度不同,陶渊明以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从官场到田园,由自然思考人生,由死来观生,使生命得以自然度过,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价值系统走向他的生命旨归——自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立足于打好学生生存发展的基础;重视生命价值,提倡生命意识,是现在素质教育的一个迫切要求.人教版新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及生命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第22至26回,令人信服地写出了宋蕙莲这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细致地刻划了人物个性特点,从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相似文献   

18.
况周颐身处末季,其词多感怀身世之作。栖迟零落,身世浮沉,激发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身世感喟,集中地表现为飘零之恨、垂暮之叹和落拓之悲。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生命意识,常与家国之思、沧桑之叹相通,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身世词多以比兴抒哀怨,凄丽缠绵,托寄深远。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是高职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悟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的内蕴,精准把握生命教育的实质,探讨学生生命教育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家校沟通协作、互联网平台打造、师资队伍规划设计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实效,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遵循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终身体育的内涵、产生及特征的探讨,指出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体教育应与终身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并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