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设疑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门径。教者必须把“于无疑处寻疑,于有疑处解惑,化有疑为无疑”的观点融于教学过程,循文缘情,用疑问去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在“有疑——无疑——有疑”的过程中增长才智。如教《山间又响马铃声》,这篇课文紧扣课题设计一系列探索性疑问:①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山间”和“又”分别是限制修饰哪个词的?②课题中的“又响”说明马铃声原来怎样?后来怎样?现在呢?课题给人留下什么感觉?③马铃声从何处传来?马铃声的消失和“又响”分别是在什  相似文献   

2.
疑是创新的起点,疑是思维的火花,疑是进步的阶梯,疑是启开思维大门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疑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古文的教学,把这个疑用好、用活了,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就深有同感,现就把“疑问”式的教学具体谈谈,也称“五疑”式教学。五疑:“自学存疑——质疑答难——设疑引议——启思释疑——述疑多练。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五疑式”,是一种以疑问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教学结构。其主要教学过程,按探究问题的伸延顺序,可分为“自学生疑——尝试排疑——启发释疑——练习解疑——创造质疑”五个基本步骤。这五个基本步骤环环相扣,互相联系,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创造质疑”一项,应根据教材的需要而设置,不必强求一律。见下面的“五疑式”阅读教学结构示意图。现以《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谈谈“五疑式”  相似文献   

4.
“疑导式”教学是新时期高师政治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范式。“疑导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用多种形式的问题,激起学生认知冲突,启迪学生思维,通过适时组织学生对其中关键问题、重点问题的共同研讨,促使学生在获取系统知识的同时培养起多种能力。其教学大致可分为“提出问题——自学教材——反馈讲解——知识应用”四个环节,由此构成了“疑导式”教学的内在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5.
平铺直叙,一讲到底,缺乏学生的的积极思维,是自然教学的大忌。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过程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则是“疑”。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自然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进程,将程堂教学组织成“设疑——求疑——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就是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提出问题、“析疑”——分析问题、“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的“设疑”,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引起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知识的探求、向往,增强求知欲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涉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如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三个因素:①大纲对该教学内容的要求;②该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③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力点、知识点、教育点,学生能掌握的程度。据此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是比较科学的,也是可行的。又如优化教学过程,有人提出,从“疑”着眼,以“疑”导引,推进教学过程,即设疑——引起兴趣,激疑——启迪思维,释疑——突破难点,质疑——完善认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再如优化课堂练习,提出:①练习内容要…  相似文献   

8.
就上好初中生物课,我们在课堂结构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设计出四步教学程序,即设疑——共学——演练——应用.经试验,教学效果良好.第一步:设疑.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课前,教师精心设疑.“疑”可以以多种类型的习题形式出现,如: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填图题、简答题等等.“疑”,要设的适度,要注意知识水平的层次.对教材重、难点,给予分散设疑;对易混易错、易遗忘的知识点,要以多种形式重复设疑.“设疑”是“四步教学程序”取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设疑”提出问题;“析疑”——分析问题;“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设疑”,让学生在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智慧火花,引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知识的探求、向往,增加求知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学——探疑——指导——反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探疑释疑,并及时进行反思,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亦是思考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上进。”心理学家认为:“疑是引起注意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节成功的课经常是在设疑——解疑——释疑的循环反复中,探究新知,培养思维,完成教学的。因此,设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23日,笔者参加了“2011年上半年泰州市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上课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2)”,采用“四探四疑”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分为自探寻疑——合探解疑——共探质疑——再探悬疑四个阶段,其设计原则是以“疑”为切人口、以“探”为手段、以“课本”为本、  相似文献   

13.
“中学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阶六步”。“四阶”是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是指“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课外练习”。   “引读感知阶段”即“指导预习”,是老师布置预习思考题,或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启读生疑阶段”即“同步教学”,是指创设与新课相适应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认知心理,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将学习的基点和重点点示出来,并注意激疑、诱疑,使学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五元”教学,即“五元”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采用疑、探、展、评、用五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疑”只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设疑方法.(1)可根拓文题设疑;(2)依据课文主要内容设疑;(3)依据文中的中心段或中心句、中心词设疑;(4)依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设疑;其实,设疑的途径这有许多,也可以根据文章体裁设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教者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正确,合理的设疑方法,让设疑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学者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这是顾颉刚先生在他的《怀疑与学问》一文的开头引用的两位先哲的话,意在说明学习过程中“会疑”“须疑”的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教学需要设计并实施一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即“自学——提疑——讨论 ——总结答疑——练习”的五步教学程序,符合教学规律,适用于现代汉语学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教学需要设计并实施一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即“自学——提疑——讨论——总结答疑——练习”的五步教学程序,符合教学规律,适用于现代汉语学科。  相似文献   

18.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早在1977年12月为《中学语文》复刊号题词中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 一、提倡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学习的过程就是“知疑——质疑——解惑”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如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授课效果。则采用“设疑”——提出问题。“析疑”——分析问题,“解疑”——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这是每位高三教师研究的永恒主题。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中,笔以“问题解决”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师生按照“生疑——探疑——释疑——再生疑”的基本环节展开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仅以“课堂问题的设计”为切入点,谈个人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