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平 《学语文》2003,(2):8-9
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散文,而“序文”又是他散文中别具一格的珍品。韩愈的长文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气势捭阖;就是几百字的短文也同样写得曲折多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下简称《送董序》)就是一例,全文只有151字,却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有一唱三叹之妙。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给我出了一个题目:“散文阅读方法谈”。此题很好,但非我所能胜任。想了几天,谨将自己阅读散文中的点滴体会,凑成“四忌”,不知将有益于读者否?一曰:忌粗疏。记得日本作家厨川白村说过:读散文,不能象看那些称为浪漫主义的故事一样,“在火车或电车中,跑着看跳着看”;因为散文的“写法”,“是将作者的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出了象牙之塔·Essay 与新闻杂志》)散文的作者,总是着眼深微,常常借谈平凡微末的小事物,暗示他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与思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语文课本选有唐代诗人的七首送别诗: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题作《渭城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般来说,送别诗主要是表达友人间深  相似文献   

4.
选入初中语文第三册教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下简称《送》)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下简称《黄》)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它们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各有千秋。一、虽都表现“送别”的主题,但表达感情不同《送》诗是作者王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送别亲友到一个僻远的地方去;表达的是那种深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耳之止过客。”此话形象地说明了鉴赏活动中探寻鉴赏奥妙,研究鉴赏规律,做到通其理,得其法,使之入之深,出之浅的重要性。 散文(指狭义的抒情散文)鉴赏具有文学鉴赏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散文鉴赏的特殊规律为散文审美的本质特征所规定。散文审美的本质特征:1、强烈的情感因素,往往以  相似文献   

6.
<正>本单元围绕"选择和坚守"这一人文主题选编了三篇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古代散文名篇——议论散文《鱼我所欲也》、史传散文《唐雎不辱使命》、劝学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同时,还选编了四首借景抒情的豪放派壮词——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为更好地学习说理文言散文和景情交融的豪放派壮词,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篇说理文言散文名篇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7.
散文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就散文的真实性来说,阅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应该从昔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双重视角切入。据此可以发现,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我”的态度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写她的优点、缺点以及自己对她不满、敬意转为认为她是真正的“人”而对她忏悔、同情和祈愿。就散文的文学性来说,鲁迅采用了忠实于记忆和有意去改编两种书写策略。其中有意去改编采用了强化(阿长与《山海经》)、削弱(阿长的死)和遗忘(阿长买、送《山海经》的时间)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大和七年,太子宾客分司自居易将《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寄给苏州刘史刘禹锡看,刘禹锡回答了一首七言律诗,题为:《乐天见示防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皆有深分”这句话,意思很清楚,本不应产生误解,可是有些选注本却说,元稹(微之)、崔群(敦诗)、崔玄亮(晦叔)三人,是自居易(乐天)的好友,与刘禹锡(梦得)并无深交。这是为了抬高刘禹锡,不惜对刘禹锡的诗进行歪曲。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特撰此文对刘禹锡与元稹、崔群、崔玄亮的“深分”,试予论证。  相似文献   

9.
现代散文,曾被称为小品文或小品散文。这里的“小”只有小巧精致、具体而微的意思,这是它的重要的文体特点。散文尽管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林语堂《(人间世)发刊词》),什么都可以写,但它往往从熟悉的小事写起,管窥蠡测,洞察幽微,最后通达无限丰富的心灵世界,乃至沟通无限广阔的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初,《散文》及《散文百家》两家编辑部联合发起“中华精短散文大赛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11万多件,刊登了114篇。经过专家评定,其中的24篇获“优秀奖”。(篇目见《散文》1991年第5期)。这次赛事,历时将近一年。其时间之长,参赛面之广,主张之鲜明,拙特,均为我国散文界近年来所少见。我国当代散文沉寂,已  相似文献   

11.
散步     
梁实秋是现代“散文界的一代宗师”。其散文作品融文人散文和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幽默。梁实秋推崇作文要“简短”,主张文章要深(描写要深刻)、要远(意思要远大)、要高(格调要高雅),就是不要长(篇幅不一定要长)。因此,他的散文虽然涉材宽泛,旁征博引,却行文简洁,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前期散文浪漫典雅,谐趣幽默,平淡悠远而又内蕴丰盈,以《雅舍小品》为代表。后期散文以怀念故人、思恋故土为主,朴实诚恳,深情绵邈,韵味醇厚,《槐园梦忆》是其中感人至深的篇章。本期所选的《散步》,是一篇典型的“闲适”小品,不疾不徐的文字表述中,显现出作者温和恬然的生活追求和置身物外的精神优越。  相似文献   

12.
庄子散文“汪洋辟阉,仪态万方。”(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逍遥游》尤其想象丰富,构思奇幻,辞趣华深。它运用奇特的比喻,奇妙的引用,奇巧的对比,说明了作者对绝对自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气势奔放 ,有如长江大河 ,结构严谨 ,文字简净而流畅 ,语言特别丰富 ,至今还有很多成语为人们所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也有版本题为《送董邵南序》)是公认的佳作 ,全文仅 15 1字 ,布局曲折缜密 ,言外见意 ,耐人寻味 ,曾被多种古文选本收录。初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已将其选入课文 ,供初中生阅读。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中首先应向学生讲明两点 :一是董邵南是何许人 ,为什么要去河北 ;二是韩愈对董邵南去河北的态度如何。董邵南是韩愈的朋友 ,到长安考进士 ,连续几次都考不上 ,韩愈曾就…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在“我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李秉鉴 《语文知识》2002,(1):47-47,46
清人刘熙载在论及绝句的曲折婉转表现方法时说道:“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其实这几种“贵深曲”的方法并非只限于绝句,而是通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著作中,也偶然有一些引诗的现象。如《国语》中引《暇豫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已独集于枯”(《晋语》二);《左传》中引《筑者歌》:“泽门之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襄公十七年);《孟子》中引《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相似文献   

17.
元稹与小说     
元稹(微之)写过一篇《莺莺传》,传中的“崔莺莺”是甚么人? 宋人王铚(性之)认为“崔莺莺”是崔鹏之女,他在《〈传奇〉辨正》中说:“会清源庄季裕为仆言,友人杨阜公,尝得微之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又微之作《陆氏姊志》云:‘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郑济。’白乐天作微之母《郑夫人志》亦言:‘郑济女。’而唐崔氏《谱》:‘永宁尉鹏,亦娶郑济女。’则莺莺者,乃崔鹏之女,于微之为中表。正《传奇》所谓郑氏为‘异派之从母’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除了通过诗化的语言书写对现实的直接感受之外,还有部分篇章鲁迅则是借助梦境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的。《野草》中的梦包括现实之梦、怪诞之梦和虚实之梦三种形式,鲁迅借助梦境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常用这样几句话来形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散文以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中考出卷老师的青睐。我留意了近几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散文:2005年《杜甫草堂记》,2006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2007年《陋室吟》,2008年《郁孤台笑了》,2009年《神越关山哭  相似文献   

20.
如果思维的自由还没有获得,文学的自由还没有获得的时候,文体的自由也被剥夺的话, 那文学的自由空气就太少太少了。傅光明(下称傅):您的散文《文化苦旅》出版之后,可以说洛阳纸贵,给中国的散文界带来一种清新的空气,评论界有人说是为中国散文开拓了一种新的境界。很多评论家送您一个称谓——学者散文家。我想听听您怎样定位自己的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