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缺乏相互尊重的家庭和学校社会环境,给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行为偏常,人格扭曲,引发消极的自我期望和只能期待外部社会的消极评价,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恶。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化发展的优秀个性品质,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
教师如果喜欢某些学生,并对他们抱以期望。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常常如老师期望的那样有所进步;反之,教师如果漠视或讨厌某些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品行往往会逐渐滑坡,进而破罐子破摔。这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寄予期望,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对待自己的行为,产生不负重望的决心,而且教师对学生的优点及时、合理的肯定,还会增强学生学习好、表现好、做好学生的信心。相反,受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必然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老师之间形成僵局,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教师偏见现象由来已久。教师偏见主要表现为期望上的差别对待、指导时的因"才"施教、评价时的褒贬不均和反馈时的态度不一。基于正义原则,从理性角度可以将偏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消极的偏见损害了教师威信,破坏了教育公平,拉大了学生发展的差距。积极的偏见既促进了优秀学生的继续成长,也照顾到了弱势学生的利益,有助于教育走向公正。作为教师,应以尊重差异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指导学生的理论依据,以退位思考作为教师教学的必然抉择,以关怀弱者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4.
陈建慧 《丽水学院学报》2010,32(3):48-51,62
人文精神是人对待自身、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所抱持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基本态度和精神状态,它以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其根源在于教育。全文基于学校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教育期待,就唯物论的人文精神、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学科的人文导向、教育方式人文化和人文精神涵养等培育路径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愈加严格。在教师与家长的高期望与学生们的相对低成绩发生矛盾时,我们以什么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手段去对待学生们,对待自家的孩子呢?这是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事实上,当孩子们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1.辅导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2.辅导目的 2.1认识烦恼产生的原因以及消极对待烦恼的危害. 2.2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烦恼. 2.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赶走烦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如果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积极期望,那么他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得到鼓励后,就会激发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决心和信心,创造教学中的奇迹。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非凡的人,但能否成为天才,关键是教师能否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教育他。积极的期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个体对情境刺激意义的评价结果的表征,学校场域中落后的学业成就、教师的消极对待方式、令人失望的同伴关系等都易于唤醒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其中教师的对待方式是学生消极情绪唤醒的主要因素。消极情绪的持续唤醒和累积易于导致学生的社会偏离,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消极反应倾向,对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的疏远、背离乃至违法行为等。在现有学校教育制度下,应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减少班级人数和班主任连续任职年限、提升教师的情感教育胜任素质等途径,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可以有效干预学生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9.
统治近半个世纪的消极(病理或病态)心理学是以问题为关注重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遵循了消极心理学的以问题疾病为导向的治疗方针。近十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以及教育方式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即从问题导向到积极价值取向模式,不但要关注问题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品质,使学生幸福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统治近半个世纪的消极(病理或病态)心理学是以问题为关注重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遵循了消极心理学的以问题疾病为导向的治疗方针.近十年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以及教育方式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即从问题导向到积极价值取向模式,不但要关注问题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品质,使学生幸福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普通班学生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接纳态度是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对普小学生接纳随班就读弱智生的态度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当前普小学生对弱智生普遍持排斥、不接纳态度 ;相比较而言 ,非随读班学生比随读班学生的态度积极。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接纳态度的因素 ,结果表明 ,普小学生的性别因素、普小学生以前与弱智生接触程度对接纳态度有显著影响 ;普小学生的年级因素对接纳态度影响不大 ,地域因素对接纳态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家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对三明市区初中生的家长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中,表明家长教育态度存在严重问题,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不但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研究为促进社会重视家庭教育,为初中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426名高中生的网络环境下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与其移情水平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在网络上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比较乐观,其网络亲社会行为表现从高到低依次是:抚慰、合作、分享、帮助;高中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在年级和周上网时间上存在着显著差异.2.高中生移情水平较高;女生的移情水平要高于男生.3.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高移情水平的高中生更易于在网络上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问卷对新疆地区8218名小学三年级至大学四年级普通学生融合教育态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普通学生对融合教育持比较积极态度,其中情感和行为意向最积极,但对残疾学生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上,普通学生对融合教育态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呈上升趋势,步入大学后稳中有降。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区域、居住地、是否听过残疾人事例、学校是否有残疾人、班级是否有残疾人、是否接触过残疾人是影响学生融合教育态度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结果,从加强对低年段学生融合教育态度的正向引导与干预;推动高等融合教育发展,改善大学生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加强农村地区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增进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接触,提高对残疾学生的正确认识四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Four hundred and fifty‐on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were investigated. Two types of instruments (questionnaire and Attitude Scale)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in general hold a favourabl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male students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than female students; the type of school (science‐school, single‐sex school or general secondary school) attended have an effect on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 science. The low enrollment in science is not due to the lack of interest or negative attitudes to the subject but may be due to some other variables that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青海565名藏族大中学生文化习性的问卷调查及其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藏族大学生比中学生有更强的文化习性认同;藏族女性存在更强烈的民族语言认同;城镇藏族青年的主流文化态度和民族语言认同明显高于牧区青年;文科生对本民族的宗教、风俗、语言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认同感,而对主流文化则较理科生排斥;父亲文化程度与子女文化习性获得方面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松 《许昌学院学报》2001,20(1):114-1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村初中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实验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对比班相比,实验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全面提高,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没有直接影响;实验班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9.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自信心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体的成功与失败,也是个体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用自信心量表对职校生的自信心状况进行测验研究,能较清楚地了解职校生自信心的状况,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以往的教学中教育者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未来人生不能和谐地发展。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怎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如何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