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在集邮     
张宇 《集邮博览》2011,(1):13-13
提起集邮,还得从我上中学时说起。我的家在辽北的一个县城,同学们有不少是集邮爱好者,有时在下课的空隙,他们会跑到学校大门口,那里有两三个邮商摆地摊卖邮票,一次,我也跟着大家跑去凑热闹,在同学的“怂恿”下,本不集邮的我被精美的邮票所吸引,鬼使神差地选了几套邮票,回来时心想,就算不集邮,  相似文献   

2.
我集邮已逾花甲之年了,但一无成就,老的一些邮票都逃脱不了那场浩劫,在横扫一切中全部被查抄而失去了。直到改革开放,集邮事业开始复苏,我的集邮情思才又复燃起来.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13,(1):7-10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最早收藏的邮票现在还有吗,价值如何? 我是1946年开始“玩邮票”的,兴趣来自邮票的精美图案。“大型精美邮票”是最爱,追求不同品种邮票数量的快速增长是目的,与同学交换到自己没有的邮票是最大的快乐。对“大型精美邮票”最迷的是“土瓦(唐努乌梁海)”邮票。追求邮票数量快速增长的捷径就是到天津劝业场去买“袋票”。  相似文献   

4.
担任集邮校本课程老师、上好集邮课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也正因为行之不易、苦中有乐,这份收获更值得珍惜。2004年9月,我在厦门市青少年集邮协会曾金国老师指导下,开始接触集邮这门全新的课程。在认识邮票、欣赏邮品的过程中,我被它博大的内容和精美的形式深深吸引了,这也使得我从一个对集邮知之不多的"门外汉"渐渐地变成  相似文献   

5.
早在50年代,我就喜欢从信封上顺手剪下纪特邮票,不成套,不整理,更不研究,只是因为邮票印刷精美,放在那里看看罢了。前几年我离休了,参加了上海市老干部活动室集邮协会,开始系统地收集邮票,经常翻阅欣赏,使自己的离休生活充实起来。后来,我经常参加老干部邮协举办的各项集邮活动,深感集邮是一种美的享受,乐在其中。特别是参加了上海老龄大学集  相似文献   

6.
集邮九问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集邮的。1954年收到我弟弟(参军后牺牲于厦门)从上海寄赠的一套纪10《保卫世界和平》第二组3枚三角形邮票。这套邮票图案精美,和平鸽是毕加索的作品。从此对邮票产生了兴趣并收集每一套纪、特邮票。  相似文献   

7.
何铭 《集邮博览》2014,(3):94-94
正邮票预订证,想必集邮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但它既不是邮品,又不是集邮工具,似乎与我们集邮无关,但邮票预订证在我国施行了几十年,已经成为一种与集邮密不可分的载体。凡是老邮迷都有邮票预订的经历,尤其近些年邮票预订证更是越做越精美。笔者所在的浙江的邮票预订证从2004年(即第三轮生肖猴)开始,就以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李秋 《集邮博览》2012,(7):48-49
2012金龙腾飞之年,我们迎来了《集邮博览》创刊30周年。1980年9月,妹妹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母亲十白因集邮影响她的学业。让妹妹将几本插有纪、特和文革信销邮票的集邮册交给我。我从小喜欢画画,看到这些无比精美的小纸片上的人物、花卉、动物、文物等图案,爱不释手,从此爱上了小小的邮票。我当时在国有企业上班,家庭经济状况尚可,于是将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全部用于购买邮票和订阅《北京集邮》。1982年起,我便成为《集邮博览》的一位忠实读者,拿当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博览粉丝”。  相似文献   

9.
1957年我是一个在上海市虹口中学就读的初中生,我的小伙伴阿毛的大哥和我的小叔都喜欢集邮,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俩也渐渐爱上了花花绿绿的邮票。学校图书馆里订有"集邮"杂志,每月我们成了铁定的第一批读者。有一次在该杂志上我读到了一篇介绍首日实寄封的文章,我和阿毛被首日实寄封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实寄封要求在邮票发行的当  相似文献   

10.
九问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 起因是什么?1964年上小学三年级时开始收集邮票。当时我母亲的两位同事喜欢集邮,一位姓孙,一位姓钱,两人相当投入。母亲带我去他们家"开眼界",在一大摞邮册、五彩缤纷的邮票面前,我羡慕得不得了,他们都送了点邮票给我。  相似文献   

11.
丁丁 《上海集邮》2001,(6):22-23
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存在供求关系。当新发行的邮票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会形成供给过剩。现在,许多国家都大量发行邮票,用以取益,因为集邮大多收藏新票,不用于实寄,因此邮政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现在集邮圈子里,大量发行各种专题邮票的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60至70年代,他们发行的各种专题邮票多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子。这种邮票有一个外号:“墙纸邮票”。一些非洲国家更是被集邮界称之为“邮票共和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邮票的产生,人们开始集邮。随着所发行的邮票种类的激增,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够收集齐全世界的邮票了。即使想收集齐近几年的邮票也相当困难,因此专题集邮自然应运而生,成了当今集邮的主流。专题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国旗邮票以其漂亮和奇特的图案吸引了众多的集邮者。当我在中学时期刚接触到外国邮票时,就被一些非洲国家发  相似文献   

13.
读了耿守忠先生刊载2011年第3期《集邮博览》上的《西厢记》大“邮票”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文中说的那两种印有《西厢记》大“邮票”的1983年年历画,我曾在中国集邮总公司营业部购邮票时也获赠过两张,的确印制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耿先生给“大邮票”下的定义,也让我颇受启发。他说:“何为大邮票?大邮票是用邮票原图制版,  相似文献   

14.
高翔 《集邮博览》2012,(10):4-5
1.您是何时开始集邮的?我什么开始集邮?媒体报道的有多种说法,还是以我自己说的为准吧。1949年随军入关南下时,我背包都不会打,天气很热,根本背不动东西,连宣传画都没办法带,邮票小而且轻,方便携带,我便把邮票带在了身上,那时我常从别人收到的信中偷偷撕下邮票。这算是我集邮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林氏邮票新闻》是名的集邮周报,除了每周用60页的篇幅报道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重要集邮新闻、发表集邮评论、公布集邮信息、刊登集邮广告外,主办还出版发行了许多优秀的集邮书籍。其中,按年度发行的《林氏美国邮票年鉴》(Linn’s U.S.Stamp Yearhook)(以下简称《年鉴》)受到资深集邮的普遍好评,成为美国邮票的永久性档案和研究美国邮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命题是“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学家或学名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学,而写集邮的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的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7.
集邮九问     
《集邮博览》2008,(10):37-37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请看著名集邮家游乃器是如何回答这九个问题的。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在我13岁时,有一位同学叫于丰玉,他给我看过他收集的苏联邮票,当时就觉得邮票真好看,并羡慕不已。我父亲知道后,便给我买了一些亚丁邮票,看了这些邮票就想起阿拉丁和辛巴德航海者动人的故事,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集邮生涯。我非常钦佩钟笑炉、居洽群、范兰如,他们都是收集中国解放区邮票的集邮家。  相似文献   

18.
泰国觅邮记     
集邮近二十载,集邮的兴趣伴随自己走过了青春岁月,走近不惑之年。集邮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成为我人生的良伴。最近,单位组织去泰国旅游,因我收集佛教方面的邮品,泰国又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便打算在旅游当中寻觅一些适合自己收藏的专题邮品。到泰国的第二天,旅游团去北榄鳄鱼动物园游览,在礼品商店中购物时,除了各种旅游纪念品外,竟然也发现有邮票出售。在柜台和可转动的货架上,摆满了邮票和明信片。邮票多为信销袋票。袋票密封于精美的塑料袋内,  相似文献   

19.
释疑求解《集邮博览》编辑部,我是一名外国邮票爱好者,最近买了几枚比利时邮票,但发现邮票上面只有数字而没有面值,本人百思不得其解,问了几位集邮的朋友,他们也不知道这些邮票上的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恳请杂志社找高人指点迷津北京读者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北京集邮》组织了一次“北京集邮知识竞赛”,这是改革开放后一次全国范围的集邮知识竞赛活动,影响很大。我有幸参加,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末,我恢复集邮.身边还有几位集邮的伙伴。大家的集邮方式十分原始,只知道从旧信封上翻找使用过的旧邮票,不懂得邮票的品相,也不懂得邮票背后的各种知识。1982年,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刊《北京集邮》(《集邮博览》的前身)创刊,北京集邮活动的热潮逐步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