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明康 《考试》2010,(9):11-13
【题目在线】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不免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人不了“门”,有时又出不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有时又希望敞开“门”……门,给了我们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你经历、体验并认识它了吗?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2.
大树的自述     
吴宇  胡建新 《辅导员》2014,(17):60-60
我的名字叫大树,是森林大家族中的一员。我的家族是人类的“特别卫兵”。我们像魔术师一样,有时变成“氧气工厂”,有时变成“隔音板”,有时又变成“集尘袋”……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爱家乡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也有的人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我却爱家乡的泥土。我们家乡的孩子经常在土地上打滚儿,有时捏“小汽车”和“飞机”,有时捏泥人,有时捏“电话”和“水果”等。到了傍晚,我们浑身沾满了泥土。这时候,大八们都亲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妈是个变脸高手。在我眼里,她有时是个典型的慈母,有时又是个可怕的“恶婆”;在我老爸眼里,她有时是个温柔的贤妻,有时又是个无理的“婆娘”。我们享受过老妈“慈母”“贤妻”的幸福,也忍受过老妈“可怕”“无理”的痛苦。我和老爸常常是“同甘共苦”,“相依为命”。我老妈具有“慈母”的一切优点。她非常乐观,爱唱歌,爱跳舞。高兴起来,为我们做好吃的,跟我们谈她单位里开心的事,惹得我们开怀大笑。可她一有不开心的事就冲我和老爸发泄,吓得我们不敢做声。一个周末,老妈高高兴兴地带上钱,说要出去放松放松。我和老爸也各做各的事。傍…  相似文献   

5.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迟有时是那么优雅,像是“姗姗其来迟”;迟有时是那么威严,譬如“无体之礼,威仪迟迟”;迟有时又是那么蕴藉,好比经中的“春日迟迟”;而迟却又常变得那么令人沮丧,尤其是当我们发觉“今生已迟”。在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总是怕迟到学校、怕迟交作业,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必须“讲”,这是真理,但为什么有时我们又是那么讨厌“讲”,反感“讲”呢?一言以蔽之,我们有时迷惘于到底应当“讲”什么?我们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要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要从学生探究的需要出发,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的“讲”要将学生引进一个创新的情境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翻译中“归化”还是“洋化”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意译”和“直译”的问题。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翻译已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翻译有时是优美的文学翻译,有时是严谨的科技翻译,有时只是日常生活中直白的翻译,文化语境就决定了我们该采用“归化”还是“洋化”。本文首先聚焦文化语境下翻译的特点,通过分析“归化”和“洋化”问题的矛盾及原则,从源文化、译入文化、译者这三个角度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课外书或竞赛题中,我们会遇到像“3*8=?”、“7△3=?”这样的题,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题很奇怪?我们把这类题叫作“自律题”,就是临时自定一个计算规则,然后根据这个规则进行有关的计算。这个规则有时用文字说明,有时用字母表示,还有时只是举出  相似文献   

10.
有时我们听到学生说:“上学念书真没意思。”有时我们还听到教师说:“这帮学生根本不学,净外路精神。”被称为“外路精神”的学生,想必就是那些认为“上学念书真没意思”的学生。我想,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正是教学质量不能大面积提高的问题所在,而有“外路精神”,说明他们的智力并不差,这正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武松歪传     
有时我们“篡改”一下历史也未尝不可,有时我们“戏弄”一下名著小说中的人物也无伤大雅,拂去调侃的浮尘你会发现:它的内核原来是我们都曾有的思虑已久的一个心愿或怀揣良久的一个不安……  相似文献   

12.
爸爸:“新开学,有什么新鲜事吗?”我说:“爸爸,我有点想念林老师。”爸爸:“想念林老师什么?”我有点想念林老师的背影。以前,我每次经过教室窗前,总会看到林老师的背影。有时,她正坐在电脑前,把早晨我们需要背诵的内容整理出来;有时,她正在扫地,把我们打扫不到的地方理干净:有时,她正在提醒同学准备好一天需要的书本、文具……  相似文献   

13.
例1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呜”,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呜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阿6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最近听到这句话,我便会想起她。 她有时活泼,有时文静。她是我初三的同学,成绩超棒。因为她名字最后的字是“柳”字,所以我们都叫她阿“6”。  相似文献   

15.
技巧一:高度关注“全部”“都”“完全”“根本”“彻底”等说法绝对的词语。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在选择题的选项中许多过于绝对的说法往往有问题,这类题目有时直接出现,有时改头换面隐蔽出现,现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询问学生,本节课是否“懂了”或“会了”。学生有时回答“懂了”,有时回答“会了”;而这简短的回答,反映了什么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7.
幸福时刻     
清晨,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语文老师风风火火地冲进教室。他和蔼可亲的笑容、夸张有度的表情,总令我们感到亲切;他潇洒自如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话语,总能博得我们阵阵掌声。他常常“没大没小”地与我们侃大山,同时巧妙地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文学面纱,带领我们走进妙不可言的语文世界。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琅琅的读书声孕育着欢乐,默默的思索中透露出希望。有时,我们品味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有时,我们领悟着“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的哲理;有时,我们感受着“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豪情。在…  相似文献   

18.
“骗子”     
《小学生时代》2009,(6):40-41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我们的眼睛所见到的都是真实的吗?事实是有时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我们自己,这就是错觉现象。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日记》2008,(5):61-65
材料:中央电视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中有这样几句广告语:“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