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迪威将军     
史迪威将军冯嘉琳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51周年─本刊编辑部1946年10月12日,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约瑟夫·沃沦·史迪威因患胃癌在美国莱特门陆军医院逝世,终年63岁。按照他的遗愿,没有举行公葬,骨灰撒在太平洋的万浪碧波中。美国舆论界赞扬他是...  相似文献   

2.
W·X     
  相似文献   

3.
G·T·W     
现代流行缩写,“G·T·W”甩“GreatTeacher Wan。”日本反町隆史演过一部《G·T·O》,帅得没话说,我这是要写现任班主任老万,虽然我以往不爱写老师,写老师关乎仕途问题,但这回就写老万,而且绝不虚伪。  相似文献   

4.
1981年以来史迪威与史迪威事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上颇具影响的大事。1981年以来,我国学对史迪威事件的研究主要从史迪威与史迪威使华、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及其根源、史迪威事件的结局及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一、史迪威其人史迪威(1883年——1946年)是一个比较爽直的美国军人。他为了解中国和中国抗战,曾先后几次来中国,并在中国工作十几年。史迪威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11年。第二次是1920年,他任驻北京美军的语言教官,期间曾学习了华语及中国历史、宗教、经济。继被华洋义赈会借用到山西任筑路计划总工程师,在陕西接识了冯玉样。1923年任满回国。第三次是在1926年秋,任驻天津美军的营长。1927年驻北京美国公使馆曾派他去徐州了解南军实力,他对南方部队给予了好评。1929年4月返美。第四次来中国是在1935  相似文献   

6.
7.
1974年出生于莫斯科,1944年在纽约逝世。约瑟夫1885年进入莫斯科音乐院师从瓦西里.萨福诺夫(Vassily Safonov,1852—1918),同学包括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ievich Scriabin,1872—1915)与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  相似文献   

8.
史迪威是抗战期间美国派驻中国军阶最高的一位将军,然而,中国当局并不欢迎这位美国四星将军。蒋介石在1942年、1943年、1944年连续三次强烈要求美方召回史迪威。第一次驱史,基本上是被美方强硬态度所遏制,以蒋败史胜而告终。第二次驱史。以宣传舆论为主,最后因蒋政权内部纷争,结果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第三次驱史,以蒋胜史去而告结束。现将蒋介石三驱史迪威的概况及其原因略述如下。第一次驱史的直接原因是史迪威要求改革国民党军队,为蒋介石所不容,遂至产生史迪威在华的去留问题。1942年3月史迪威来  相似文献   

9.
1944年10月,美国政府应蒋介石之请将史迪威召回.这一事件是美国对华政策与国民党政府立场分歧的反映,又是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产物,对战后中国的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在撰写《史迪威与中国抗战))(载《历史教学》1985年第10期)一文时,查阅过一些外文资料。其中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史迪威以美国驻中、缅、印军司令部的名义致蒋介石的备忘录,表明他在中国抗战的权限和立场,另一份是解放战争初期史迪威致友人的信(见本期12页),表明他对马歇尔来华调停的怀疑。现摘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乔治·W·D是我豢养的一只小型混血种宠物DOG。从进家门的那一刻起,这位精力充沛的先生就显示出对主人的忠诚、对骨头的贪欲和不甘寂寞的勃勃野心,我将这个自以为了不起的家伙取名为乔治·W·DOG,简称阿D。依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给孩子或宠物取名, 是一定要避讳的。即使不避帝讳和圣讳了,还要避  相似文献   

12.
1944年10月1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被迫召回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史称“史迪威事件”。对此事件史学界前辈们见树颇多。但笔者认为,“史迪威事件”不单纯是史、蒋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它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蒋家王朝的政治也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里也并不排除他个人在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J·W·基夫(J·W·Keefe)现任“全美中学校长联合会”(NASSP)研究中心主任。这个联合会包括美国各州的中学校长、副校长、管理人员、教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四万余人。它座落在华盛顿特区附近,弗吉尼亚州的莱斯顿。J·W·基夫于1953年在圣·安布罗斯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65年在蒙塔·圣·玛丽学院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及史迪威与赫尔利的更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变化的产物,也是美国对华政策总目标合乎逻辑的发展。但是,有人却认为史迪威“亲共”,赫尔利“反共”,罗斯福不幸以赫尔利取代史迪威,从而造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使美国政府作了“错误的选择”,未能抛弃蒋介石,实行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W·Janous不等式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二2兰千兰二三兰X月一y y.十Z斗"设x、y、z任R千,求证:宜二z十妻0. 此不等式即为W·Ianou:的猜测不等式,许多数学刊物上曾介绍了这一猜测的多种证法,这里笔者再给出一种非常简明的证法. 证明:设少一扩一a,尸一少一b,则尹一扩~一(a b). 一X 倪一上. 一Z 一一 Z一Z津一y X一,‘ bx y22一夕2x y一。·(一共一卫一 艺州片工y门一z) b· llx yy z,,上共二,, b叹z十x八y十z)aZ b·(a b)Z—X(x y)(y z)(x y)(少 二)(z十x) 1,、,.3,,气a一卜-只户口)一~十一厂O“ 乙住(二 y)(〕, z)(z x)x,夕,二任R ,.’.(x 夕)(J, 二)(二 了)>0,于是yZ护…  相似文献   

16.
<正>沃尔夫莱姆·爱伯哈德是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系名誉教授。在从事西亚、中亚和东亚社会与文化研究的学者中,象他那样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人是不多见的,因此他可以被毫不夸张地称作亚洲研究的真正“通才”。作为教师和学者,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世界许多地方的一代学生学者。甚至退休以后,他仍然热心于教学与著书立说,继续鼓舞激励着一代后学。  相似文献   

17.
18.
“史迪威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中的一个事件,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之间的种种矛盾,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调整。宋子文恰在这时期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作为蒋介石的外交代表,周旋于中美之间。本文试就“史迪威事件”的演变及宋子文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史学同仁。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与“史迪威事件”徐鲁航“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颇为研究者所注意。然而,以往的研究很少专门论及马歇尔与“史迪威事件”的关系。实际上,史迪威出使中国,是马歇尔促成的;在史蒋矛盾中,马歇尔一直是史迪威的坚定支持者;马歇尔...  相似文献   

20.
五、一题多作法 一题多作法是指就某一相关的写作内容与形式,进行多种写作练习。同学们可以就现实生活或课内外阅读的某一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要求,用各种写作命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比如进行改换题目、改变文体、变更结构方式、改换写作方法、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等多种作文练习。这种同一题材或同一题目的多种文体、多种形式的作文练习,对我们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特别是对锻炼和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是极有好处的。同一内容的写作形式的不断变化,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