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唐君毅被称为“伟大的中国文化运动者”,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的失守在于:其一以西方学术方法研究中国学术;其二对传统文化“整理国故”的研究态度;其三是西方学者对研究中国学术的错误动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璋需要以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以发展荤未为贯魂.以教育教化为手段.以日常生活为载体进行“灵根自植”。  相似文献   

2.
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中西教育传统的深刻差异,考察了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的引进与消化过程指出: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特别是当代文化教育确实内藏有许多真知灼见,需要我们结合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创造性学术融通,以期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启蒙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近代以降我们历经甲午战后的救亡启蒙;紧接着是清末民初的多方位启蒙;再后来出现了"五四"新文化时期的全面启蒙;改革开放后又重现了大范围的启蒙。这些启蒙运动均以西方文化来启蒙中国文化为主旨,并拥有视西方文化为先进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为落后文化的先入为主之观念,最后导致中国传统被破坏殆尽。然西方文化或因为不能尽服国人或因为很难本土化而难以在中国落地生根,同时由于近代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之不足乃至误解等原因从而出现中国式的西方文化。但这些西方文化或者中国式西方文化却成为中国人争相追求的目标,因而国人又重新陷入了西方文化的束缚中而不能自拔,再一次被西方文化所禁锢。这些情况使中国在获得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新学"浅议     
“新学”是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是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是在中国传统旧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西兼容的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新学”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启了进步思想之门,同时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王国维对中国近代学术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王国维于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贡献缺乏专门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学术有三大贡献:第一,他构建起“无中西无新旧无有用无用”的新学术,从理论上解决了学术的中西新旧之争和学术经世与求真的矛盾,后来的学人继此而推促中国学术走上比较参证、融贯创新之路;第二,他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手段与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浑然一体的娴熟运用,为近代学界树立了典范,“互证法”和“因疑得信法”影响深远;第三,他关心国运世变,以中国学术之存亡为己责,奋然兴学以图强国,这种“遗世而不忘世”的学者态度,在近代学术界极有回应。  相似文献   

7.
贺麟对中西哲学的融贯创新及其学术建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麟总结先辈时贤融采中西文化的得失,确立融会中西正宗哲学的理性自觉,他以西方近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为基本的思想养料和方法资源,构建起新心学体系,他还力主发扬中国优良传统建立强大的民族精神,标举"文化抗战"和"学术建国",为中国的文化重建和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文化生态变迁的基本格局,决定了近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进入近代之后,随着文化整体主义的解体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各种文化形态都对散文创作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渗透,文化生态与散文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文化生态环境在近代社会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剧变中处于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变迁状态。西方文化、城市文化和平面媒体文化促使近代中国散文产生了新变。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把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看作人类需要次第经历的文化阶段,并且揭露了现代西方世界浮现的种种弊端和问题,阐扬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优良内容,预测中国文化将在未来世界得到复兴和繁荣。现在中国文化的前景如何仍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最近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新涌现的一些学术思潮,会发现梁先生的文化理论对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许多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以学术文化事业传家的文化家族如何应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冲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换,完成家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是当时诸文化家族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德清俞氏家族为例展开对上述内容的论述."诗书继世长",为传承家学、延续家族传统,俞氏家族尤其注重教育和文学创作,以建立家族各代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关于大同社会的系列论述,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诠释,是中国和谐社会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孙中山致力构建的三民主义和谐社会,以民生主义为最重要特征,以社会主义为归宿.孙中山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诠释,既是对传统给予符合近代中国实际及未来中国发展趋向的改造和超越,也是对适应和规范近代西方社会的和谐文化的"拿来"及基于中国国情的运用.孙中山关于社会主义和大同社会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的关系方面,则有不同的分析进路和视角。从根本上分析如何形成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及差异而言,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甚至包括地理气候等诸多原因:但是,本文则试图从另个新的分析视角来探讨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原因.即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来反思中西法律文化,这样才能找到一个本源性的阐释。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分析.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则具有重要原因。通过对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就会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是如何形成以及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世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形成受地理、传统、家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皖籍文化世家基本特征,梳理部分代表性世家家学传统的历史变迁,总结文化世家传承规律。皖籍文化世家特征包括以血缘为纽带,时空聚集分布;以地主经济为基础,注重“官位”和“门第”;以教育为途径,以礼制为规束;类型复杂,行业分布广泛。大量皖籍文化世家起于学术影响,其学术影响与政治地位互相映照;“通”“变”贯穿于发展轨迹之中;家学传承中讲求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4.
嘉道时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救亡成为当世主题。此时西方的学术文化随着坚船利炮大量涌入中国,而中国的文人学者仍醉心于故纸堆中,对中西方逐渐拉开的差距视而不见。面对救亡的迫切要求,中国的传统学术显得力不从心。除自身实力不济外,在学术话语权的争夺中,面对西方新兴的近代报刊,中国的传统传播方式相形见绌。多种因素交织,使人们对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失去了仅存的耐心与信心,民心也渐有倾向西方的趋势。中西学术文化的交锋,便在这种极不平衡的态势中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15.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就中西体育文化的产生及运行方式等方面阐述中西体育文化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预测了它们在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结论:中国体育文化是一种内外兼修、身心并育的养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则是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形式,充分强调个性发展,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56-66
由于近代社会环境以及文学发展的实况,梅光迪的文艺思想常被归入文化保守主义。诚然,梅光迪确是以倡导传统文化为核心展开学术实践的,但其学术实践的核心是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转化。纵观梅光迪参与新文化运动相关论争的关键节点与典型事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构成要素,可见他无论是与胡适论战强调传统文化价值,还是参与创办《学衡》杂志建立传统资源发声的舆论阵地,都体现了他以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为核心的文艺思想。这种文艺思想体现了梅光迪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切认同,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相关理论的借鉴和对中西融合的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统治时期审计制度的兴废,不仅是近代民主政治与传统官僚政治之争的时代反映,也是研究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变迁的重要内容。其思想资源虽继承中国古代传统审计文化的优秀部分,但主要还是对来自西潮冲击下西方审计思想的移植。它通过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近代审计监察体系。袁世凯统治时期实为近代中国审计制度迅速发展的"阳光灿烂之春天",其历史功绩主要在于为后来的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近代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