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作为初中教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教师更加头疼和关注的问题,如何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跟上教学进度,并且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一直是困扰千百万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的园丁的心病,是千百万含辛茹苦抚育子女的父母的烦恼,也是无数学校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的难题。“学困生”各个学科都有,但是英语学科尤其严重。学困生一般占年级学生总数的10%。大部分英语学困生从初一下半学期开始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正是初二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致使到初三时,这些学生严重落伍。在这些差生的群体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数、理、化等学科成绩良好,因此英语学科的落后显然不全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困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分别来自于家…  相似文献   

3.
杨励吾 《陕西教育》2011,(1):139-139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出现了一部分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影响教育质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主动运用新课标理念.帮助英语“学困生”排除学习障碍.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困难.消除厌恶英语的情绪,真正愿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4.
王国祥 《考试周刊》2011,(65):132-133
中专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英语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乏兴趣是导致英语学困生“学困”的关键因素.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的兴趣又很难保持,而赏识教育则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三种途径.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持久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要做到轻松地转化学困生,让他们轻松地学习英语,笔者认为先要了解学困生的特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次教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困生,使他们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与自信,变厌学英语为爱学英语。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都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替学困生“把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学困生“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一、与学困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他们就不会喜欢这位教师所上的课。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就必须得到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差,又不遵守课堂秩序;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无视家长的教育,无视教师的批评还当堂顶撞教师。我们称之为学困生。本论文旨在探讨学困生的特点,以及针对中学阶段学困生自身存在的特点,英语教师应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英语教师用爱心传递能量,去培养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困生逐渐获得英语学习上的自信,从而扬起学困生今后学习的风帆。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在新课程环境下,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实施这一转变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极其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了解学困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还要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再通过课上观察和课外交谈了解他们造成学习差距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对症下药,扫除他们“学习英语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才能完成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下面我浅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烦恼。“学困生”的种种心理障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巨大阻力。通过多种渠道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是消除其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学困生”心理障碍举例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有的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自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的自信心问题常常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实践中不乏成功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摘掉“学困生”帽子的案例,教师对“学困生”的理解和爱护,及时地表扬他们的进步,是帮助“学困生”摆脱自卑心理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1.
1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 :该课题是广西教育科学“八五”规划A类课题 ,1993年立项 ,1996年通过鉴定验收。课题研究从对“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入手 ,成功地组织了全市初中生的智力、性格和影响学习因素等三项测试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了南宁市初中学生智力、性格和影响学习因素的常模 ,摸清了“学困生”的类型和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学困生”教育转化 ,提高他们素质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学困生”转化率达78%。研究成果1997年起在市内外推广 ,并获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给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高职院校应分析英语“学困生”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帮助广大英语教师有的放矢地采取补救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使学生产生愿学和乐学的念头并最终“脱困”。  相似文献   

13.
善待在英语学习上的学困生,换个视角看待他们,改变“精英教育”的传统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尊重,才是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是对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和障碍的学生的简称。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解、分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帮扶农村英语“学困生”转化,使他们走上轻松的英语学习之路,变为英语所累为英语所乐。本文对转化农村英语学困生的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个千古流传的教育真理时至今日仍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深远的影响。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各有所得,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有优秀的、有一般的,也有学习上暂时处于弱势的学困生,导致他们学习英语产生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更应该“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摆脱学习上的“贫困”现象,走向“富足”。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在中学,总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精神不集中、开小差,感到作业负担过重,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有的甚至放弃英语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英语“学困生”,即学业成绩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的学生。这些“学困生”的智力正常,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很难适应普通学校英语的教育教学,最终导致英语“学业不振”或“成绩不良”,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求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切勿忽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学习困难且有障碍的学生 ,但主要表现于生理和心理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的状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复杂 ,多是外在客观的 ,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意到学困生的短处而批评指责 ,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创新研究。更有甚者 ,把学困生拒之成功的大门之外 ,轻则辱骂…  相似文献   

18.
陆明开 《中学文科》2009,(18):129-130
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学困生”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在教育界,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为“学困生”的问题困扰着,从古至今,只要教育存在,就很难摆脱“学困生”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心理形成因素,又从四个方面论述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丁丹丹 《考试周刊》2014,(20):97-98
加强对学困生现象的研究,促进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重视的问题。要真正认识学困生现象,并行之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援助机制,有两个基本问题要解决:一是揭示和清楚阐明学困生的本质及成因,二是分析学困生转化策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每个老师都不避免地会面对学困生.学困生的问题又往往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认清学困生的本质,清楚他们的特点,明确学困生转化的原则和方法,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小学中年级学困生探讨在非智力因素范畴“脱困”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